作者塔勒布,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大量的事实研究,发现世界发展趋势呈现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那些时刻处于波动性的事物,对环境的变化能敏感地感知到,快速做出应对策略,适应环境,因而具备反脆弱性,反观那些表面处于长期稳定的事物,忽视了不确定性,危险一步步积累,到了极限,倾刻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而是脆弱的。
全书分为七卷共25个章节。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 解释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忽视反脆弱性一词?人类把反脆弱性与强韧性混为一团,作者为反脆弱性正名,引出三元结构,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强韧性对应着复原力强,反脆弱性对应着不确定性或波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世界充满了过度反应和补偿的现象,知识分子往往把他们定义为障碍和麻烦,事实上,过度机制会放大人的能力。压力、挫折不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反而会让人更勇敢,激发潜能。
第3章 猫与洗衣机,自然就像一个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组成了复杂的世界,因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要么几乎不可能确认,要么无法真正界定,从因到果涉及太多因素,我们很难看到从原因到结果的明确指向。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本章主要关注错误、进化和反脆弱性。某些人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在一个系统中,单元或整体的利益,往往有必要牺牲其它某些单元——脆弱的单元或者人。
世界复杂的,存在多个层级和层次,反脆弱性也就异常复杂了,也就变得更有趣了,思维需要发散,需要多维度、多视角看问题。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 从两种工作的对比,谈到了波动性是生活的常态,单位时间的随机性风险却带来职业生涯的稳定性。稳定是一种错觉,单位时间的稳定,却要面对失业的不能承受的风险。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事物发展的常态,现实中人们企图通过各种技术、系统来维持稳定性,忽视了隐藏了脆弱性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暗积聚,结果就是规避波动性导致隐性风险肆意增长。
长时间规避动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损失就越惨重。
第7章 天真的干预。概述天真的干预和医源性损伤,现代化的产物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
医疗上过度的干预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医院里相当普遍,热衷于医院却被现代人奉为圭臬。
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干过度预,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商业、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预测是现代化的一厢情愿,从人类历次危机预测的情况来看,人类预测未来某事发生的准确率为零。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胖子托尼对脆弱性有敏锐的嗅觉,尼罗的长时间的午餐,揩脆弱推手的油水。
胖子托尼和尼罗价值观一致。都具备反脆弱性的能力,生活、工作、时间安排井井有条,积极拥抱不确定性,利用自己反脆弱性的能力为生活在预测的人提供服务。
胖子托尼擅长观察和嗅出遇到的每个人的脆弱性。尼罗明白了,自以为理解了事件发生概率的错觉之上的系统注定要崩溃。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塞内加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意识到世界的随机性,他通过心理训练弱化外界环境对自己影响,从中夺回个人自由。
从塞内加的故事中,引出反脆弱性定义。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
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如果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损失,那么你对波动源就具反脆弱性。
第11章 什么可以混合,什么不可以混合。生活中的杠铃略有助于任何事物从脆弱转变为反脆弱。
最好应对风险的杠铃策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并且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它、征服它。一个人取得的成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大多数时候,受环境的影响,方向不是一尘不变的,反脆弱性的理性漫游者,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不会固守原有的计划。
每一步改变、选择让人具备反脆弱性,它可以帮助人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不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只需要在每一步做好选择,就能具备反脆弱性,让在处于有利不对称性。
第13章 对于如何规划未来,人类是缺乏想象力,根本搞不清什么重要,该做什么,甚至不知道明天的重要事情到底会是什么。我们使用随机性,选择性来帮助我们发现新事物——这就是反脆弱性如此重要的原因。
第14章 现在人常见的误区,认为财富、经济繁荣来源于知识,事实是财富和经济增长促进了教育的水平。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交易实践者的推理比那些经济学家研究出来的公式有效的多,而且他们的推导方式比公式的出现早了至少一个世纪。这些方式的来源,源自于他们的自然选择、生存智慧、师从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以及自身的经验。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学校所教的东西,表面看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从实践来看,正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试错体验和反脆弱性能力。
一个就是一本百科全书的图书馆,只要花费时间漫无目的地遨游在我们随机学到的知识中,那他不上学也可以成为一个智者,而不会成为书呆子。
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的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得有意义。
按计划生活的人,好像他们永远夹杂在各种约会中。看起来是压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变性和随机性,增加了生活中的确定性,但结果具有讽刺意味,这只不过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
第17章 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的辩论。在生活中的力量来自于他从来不会让别人来构建问题的框架,问题的的答案永远是根植于问题之中的。
现代化重视定义性知识、学术理论,忽视了那些存在但不能描述的技能。有些事情不能理解,但不表示我不会用它,就像骑自行车或游泳,不会用语言怎么学会的,但丝毫不影响我做他们。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非线性代表着波动性,反应了效应的脆弱性,所谓的非线性是无法估计,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
如同扔一块10螃重的石头造成的伤害比一块5螃重的石头造成的伤害的两倍还要多。
第19章 对前面章节的进一步深化,用一些实例说明,非线性更容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而人性又不喜欢波动性,他们天生就有抵制它的心理。
脆弱性的事物,遭受波动性时,波动因子每增加一倍,事物遭受威胁增加的概率大于1倍。
第六卷 否定法
在人类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有用,但没有名称,无法直接描述,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捕捉,人能意识到他们。
几乎所有身边最重要的东西,都很难用我们狭隘的思想来理解,越是强大的事物,越是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反脆弱性的事物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的眼睛和思维能力却无法捕捉他们。而脆弱性的事物会因此受伤害。
人类狂热新事物、新技术,其实根本就没有创新,都和原来事物没有本质区别,也并没有对人类发展产生裨益。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医疗中存在普遍的偏见,医学上随便用药,过重关注药的商业价值,而忽视病人病状本身。
现在的现状是,很多事物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关键是这种发明到底能不能有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过度的外部性防护产品的使用,减少了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的锻炼机会,促使我们变得更脆弱。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人类身体疾病,从有历史记录以来,大多数并不因为增加医治而得到缓解,更多的时候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反而疗效更佳。
人类习以为常的方法经验,短期看似有益于身体,但时间长度来看,增加医治,并不比改变诱因的行为更有效。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 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
现代化建立的制度,让一部分人具备了反脆弱性,确是建立在其他人脆弱性的基础上,让大部分人潜行默化中接受了自以为正确的信息。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现代人在享受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受限于财富、被其控制,精神极其不自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到底要什么,生活迷茫,比如说我。
大多数人在职业中,对任何问题的观点都变得以利己为目的,从而对集体来说不再可靠。表面上做的一套,私底下做的另一套。
第25章 结语。一切都在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受益或损失,而我们能够表述的只不过是一些符号而已,时间具有波动性,教育,从塑造性格和个性、获取真正知识的意义上说,是喜欢无序的,我们寻求的确定性,只不过是为了定一个统一的规则,便于交流而已。但本质上世界是不确定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