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言情小说 >

言情分享:《焚烧蝼蚁》作者:语山堰丨疯狂主妇杀夫后

2025-04-02

作者丨卢璐

无意中刷到,很久没有演电影的章娘娘,2024年居然有一部悬疑惊悚片在等上映,导演是陈可辛,影片名叫《酱园弄杀夫案》。

依现在的电影审查制度,这部片子肯定会改名

据说,这部电影陈可辛筹备许久,换了好几位女主角,才定了下来。

2016年便有开拍消息,原定女主角是张柏芝,连剧照都做好了,工作人员也都准备完毕,在开拍前两个月,被陈导自己紧急叫停,理由是不想亏钱。

那时还有张柏芝的照片

毕竟,当年陈导的《七月与安生》虽捧出了双蛋黄影后周冬雨和马思纯,可实际上电影叫好不叫座,票房只有1.66亿,在电影动不动就10亿票房的那时,真不太好看。

紧接着,陈导去指导了《中国女排》,辞去了这部电影,可没多久,又改变了主意,找了舒淇。

总之,七年了,尘埃落定,女主角定了章娘娘,可见陈导对于《酱园弄杀夫案》的执念,停机,换人,面临票房有可能失利的压力,依旧要拍,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故事,能够如此触动大导演的心呢?

电影开拍的新闻出来,还有一个小插曲,今年微博之夜的舞台上,章子怡和沈腾一起上台领奖。

腾叔调侃自己要参演陈导的新电影,询问角色需求,表明自己想演章娘娘的老公,陈导竟然还答应了。

网友都让沈腾别演,毕竟在这部电影里,章娘娘可不是和老公你情我爱的戏码,而是仇恨到要杀死对方。

《酱园弄杀夫案》,来自民国真实案件,被誉为民国四大奇案之一,轰动一时,时代的关系,从上海流传到了中国台湾,并保留了下来,作家李昂以此为灵感写了小说《杀夫》。

还有同名电影《杀夫》,由红极一时的港星夏文汐出演。

这件案子很是离奇,倒不是破案过程曲折,而是凶手的命运一波三折,从死刑犯到逃出生天,从人人唾弃的荡妇到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最后竟然安享晚年,活到了90年代,可谓是奇上加奇......

案子里的酱园弄,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条弄堂,如今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山海关路和新昌路之间。

酱园弄如今在上海的地址

这块地方在1899年建成,原来叫432弄,因其中有个著名的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在这,故改名为酱园弄。

所谓的酱园,其实就是规模大一点的生产、销售糟类、酱类食品的地方。封建社会里,粮食和调味品都是政府管控,很多制作商家都把自己店铺称为官酱,民以食为天,因此用食物来命名这块地方再普遍不过了。

那时,酱园弄居住的都是底层人民,讨生活,干点小买卖,这里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

故事的女主角,也就是凶手詹周氏就租在85号房。

詹周氏,大部分的报道里都没有提及她真正的名字,可实际上这两个姓氏都与她无关,她原姓杜,丹阳人,命运十分坎坷,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没什么文化,更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9岁时被亲戚卖到上海当丫头,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后来被主人做主,嫁给了她后来的丈夫詹云影,在21岁时才正式结婚。

詹周氏本人的照片

从后来上海档案局的资料来看,詹周氏身高不高,一米五几,脸蛋略圆,三角眼,长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几乎是看过就忘记的模样。

后来采访过她的记者曾表示,詹周氏看起来很凶,眼神里有光,身上的衣服是大襟领口,有着一点凶相,原汁原味地保留着那个年代上海底层人民的特征。

《杀夫》里以詹周氏为原型的女主

嫁了人,那便一切以夫为天,詹周氏也曾幻想过自己会拥有一段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殊不知,噩梦从此开始。

詹周氏的丈夫詹云影,方头大耳,身材高大,外号大块头,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在典当行做着「朝奉」。

《杀夫》电影剧照

那时的典当行分为大朝奉和朝奉,大朝奉就是高级专业经理,什么都能鉴定,而朝奉相当于小学徒,典当一些基础的物品,为货品估价。

朝奉在此之前,相对讨生活的市井小民还算有点地位,毕竟是把钱借给别人,看人下菜,总喜欢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顾客。

丈夫詹云影自是这般颐指气使,薪水虽比上不足,但比下是绰绰有余,对詹周氏而言,这份婚姻算是高攀了,能让她有个家,有口饭吃。

那时候的朝奉站的位置都比较高,居高临下地看着来典当的人,偶尔还冷嘲热讽。

可这个世界上哪有如此称心如意的事情,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地里全是一地鸡毛。

新婚刚两个月的詹周氏便发现詹云影出轨,和其他女人纠缠不清;

《杀夫》电影剧情

更致命的是,他还沉迷于赌博当中,日日输钱,连工作都没了。

《杀夫》电影剧情

詹周氏看在眼里,争执过,劝过,哭过,毫无作用,丈夫依旧没日没夜地沉溺在牌桌上,从家里拿走的钱是一日比一日多,可拿回家里的钱是一天比一天少。

电影里以詹云影为原型的男主,把他的职业改成了屠夫,更符合他大块头的形象

詹周氏要面子,做不出大吵大闹的举动,只得把这个苦嚼碎了,往肚子里咽,等着丈夫回心转意,哪天幡然醒悟,依旧能好好过日子。

但古往今来,赌博的男人哪还值得倚靠呢?

没钱就意味着没米没饭,詹周氏只好自己想办法自救,让邻居朋友帮忙介绍工作,好在朋友们还算热心,替她找了一份在纱厂的工作。

那个年代的上海纱厂

1929年到1933年,正是资本社会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工厂为了降低成本,降低了对男工的比例,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女工。

简单来说,便是女人当男人使,而男人当牲口用。

工作苦,累,钱少,但家里有入账,至少保证着自己和丈夫不至于被饿死。

没曾想,这一举动惹怒了丈夫,他见妻子抛头露面,便以恶意揣摩对方,认为詹周氏这是打着工作的名义,好去外面找野男人,恶人反倒先喊起了冤!

《杀夫》电影剧照

詹周氏终于忍不了了,和丈夫吵了起来,下一秒她便吃到了教训,遭受了严厉的毒打,几乎是往死里打,头破血流,浑身是伤,躺在床上好几天,纱厂女工的工作自然丢失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家暴概念,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打女人,不过是在要求妻子遵循妇道。

《杀夫》电影里也展现了这个剧情

詹周氏命大,没有死去,可活着就要吃饭,两人都没工作,钱从哪里来?只好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东西,拿去当铺抵押,换回一点米,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詹周氏更大的开支是房租,楼下的二房东天天催她租金,她找丈夫求助,对方却不理不睬,把烂摊子留给她,让她独自面对。

可怜的詹周氏透支着信誉,去找邻居们借钱,一开始大家同情她,还能借她两三个钢镚,可有去无回的债借多了,詹周氏便总是吃闭门羹,再也没有人愿意借给她。

别说平静过日子,这便是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杀夫》电影剧照

逼到绝路的詹周氏,想过和邻居一般去巷子摆摊,做点小生意,可想归想,钱从哪里来?信誉破产,连那一点点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人生毫无任何希望。

而离婚这个念头,詹周氏更是想都不曾想过,一来,她没有这个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社会底层妇女的唯一选择;二来,她这般容颜,出身底层,没有娘家兜底,没有文化,二婚的身份,谁能瞧上?她压根找不到比如今更好的人?

电影里也展现了,邻里都觉得詹周氏嫁给詹云影,又没有公婆,没有兄弟姐妹,也不用干苦力,真是享福的人生

万念俱灰的詹周氏,选择了最后一条路,绝路,服毒自杀,一了百了。

可命运也和她开了玩笑,她被邻里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了回来,想死也没死成。

苦闷,不甘,愤恨,恼怒交织成一张大网,如同深不见底的黑洞,把詹周氏的理智吸空,她对睡在她身边这个不管不顾的男人越来越不满。

终于,这日积月累的苦,有一天爆发了出来。

1945年3月20日凌晨三点,詹周氏杀死了熟睡的丈夫詹云影,分尸成块,装到了皮箱里,被人发现,迅速逮捕。

那个年代,男人若是杀妻子,那新闻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杀死了发妻而过,女子向来被视为最低等的动物,可若是妻子杀害丈夫,那就是谋杀亲夫啊,罪加一等!

40年代的上海报业虽然发达,但传播消息不如今天这般快速,但这起酱园弄杀夫案刚一报道就轰动上海滩,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连大报《申报》都报道了,并且将细节渲染得如同亲眼所见,言之凿凿:

本市新昌路四三二弄八十五号,于昨晨发生一起毒妇谋杀亲夫血案,缘有该号后楼居户詹云影(三十岁,安徽人,业旧货)被其妻詹周氏(二十九岁,浙江人)于昨晨,未知何故,用切菜刀先砍头部,继砍额角及颈部,并连砍小腿大腿上股下肢腰部等十余刀,将尸分成八段,装入白色空皮箱中,企图移尸灭迹。经二房东王燮阳发觉,将凶手詹周氏当场捕获,扯交该管新成分局,该分局正缜密侦查中。

不难看出,这则报道着重于一些字词的渲染上,用词并不中性,并且具有极强的新闻热点煽动性:谋杀亲夫,毒妇,砍人方式是先头部再颈部,从上到下,不多不少,刚好八段,和成语「大卸八块」联系到了一起。

并且强调了白色皮箱,把詹周氏描绘成一个无所畏惧,生怕别人不知道的,凶神恶煞的毒妇形象。

案件的第一目击证人是楼下的二房东,住在詹周氏楼下,起初听到水滴声音,以为是楼上漏水,后来闻到血腥之气,才发现天花板有血迹,冲到楼上便瞧见詹周氏拿着菜刀,一脸淡然,不躲不避,于是二房东赶忙报警。

巡捕来了现场,逮捕詹周氏,挡住围观人群,搜集罪证。有现场目击群众表示,詹周氏在杀死丈夫詹云影时,貌似出现了幻觉,身旁有声音告诉她:杀,杀死他,杀了他你才有超生的日子,不杀他,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詹周氏的刑讯记录:问有无前科,没有。

言情分享:《焚烧蝼蚁》作者:语山堰丨疯狂主妇杀夫后

杀夫案一出,全上海的大小报都在报道,记者们得到的渠道不太一样,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都有。

案发5天后,《申报》给出了新线索:詹周氏在外面有野男人,她就是个潘金莲,和西门庆谋杀了武大郎!

詹周氏谋杀亲夫詹云影惨案,凶犯经当场捕获,尸首经法医验明,生前确系被人用切菜刀谋杀致死,并分尸十余段放入灰色皮箱,企图灭迹。死者已送普善山庄收殓,凶犯及嫌疑犯均由检查署提审一过,准警局申请,关押二星期继续侦查在案。兹悉经辨该案之新成分局,于前日又拘获凶犯奸夫贺贤惠(贺大麻子)。各犯尚无确切供词,正由探长王政惟缜密研审及搜集证据中。日来有一般好闲之徒,竟放谣言,又凶犯詹周氏游街示众之说,全属无稽,当局甚望民众无谓之虚扰,一俟当局侦查完竣,当可公开发表。

在人们的猜测里,詹周氏,一米五几的矮小个头,怎么能让大块头的丈夫毙命?对方不反抗,对方不还击?再说了,她是第一次杀人,如此熟练还分尸,这肯定有帮凶,这帮凶一定是奸夫所为!

带着这样主观的推测去查,便查到了詹周氏的邻居,也是同一栋楼的住户,贺贤惠,人称贺大麻子,39岁,身强体壮,非常符合。

贺大麻子还有重要的作案嫌疑,清晨案发后,他便失踪了,一看便是畏罪潜逃。没多久,他便被抓捕归案,毒打几下,便交代得一清二楚。

原来,贺大麻子的确和詹周氏有一腿,他见詹周氏长期生活在丈夫的暴力下,心生怜悯,经常救济对方,出钱出力。手头再紧张,也会从中匀些许出来,让对方有口饭吃。

可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两人便有了肉体上的交易,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是詹周氏主动现身,还是贺大麻子威逼利诱。

贺大麻子否认自己替詹周氏杀夫,更不曾帮对方分尸,而警方也找不到他的杀人动机,案件就这么僵住了。

另一面,大概是曾经受到了贺大麻子的恩惠,詹周氏主动洗清了对方的杀人嫌疑,供出了另一位犯人,她真正的情夫何宝玉,外号小宁波,是丈夫詹云影的好朋友。

詹周氏绘声绘色地描述两人的奸情,她和小宁波在动手前两天,商量好了行凶方式。

动手当天,詹云影喝得醉醺醺地回来,躺在床上熟睡,小宁波溜了进来,詹周氏负责准备好切菜刀。

小宁波第一下砍下了好朋友的颈部,一击致命,她则在丈夫头上补了几刀,两人一起分尸,细节是栩栩如生,小宁波百口莫辩。

这些细节实时随着小报流出到了市井的各个巷子,詹周氏也成了民众口中的恶毒潘金莲,人人喊打,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她。

原以为詹周氏招供了,案子很快尘埃落定,可大概是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再加上小宁波咬定自己没有参与,她又被巡捕毒打了几顿,詹周氏推翻了口供,说出了实情,全是她一人所为。

原来那天夜里,她劝詹云影变卖家具去摆摊,好让两人有口饭吃,对方想都不想,立刻拒绝。

詹周氏恨自己遇人不淑,辗转反侧,越想越气,顿起杀机,趁对方熟睡之际,起身打开柜子,找出菜刀,猛砍颈部。

丈夫痛苦倒地,发出痛苦叫声,楼下的房东便来询问,她谎称丈夫是说梦话掩饰了过去,紧接着再继续砍了对方六七刀致其死亡。

因为害怕被发现,她把丈夫肢解成16块,藏在灰色的皮箱中,打算毁尸灭迹。

之所以栽赃给小宁波,一是被屈打成招,一定要让她讲出合谋的情夫;二是泄愤,自己的丈夫便是小宁波带坏的,染上了赌瘾,打破了她的平静生活。

警察也走访了许多邻里乡亲,他们的证词也显示,贺大麻子和小宁波完全无罪,被释放了。

这个案子,一天一个反转,上海滩的吃瓜群众根本停不下来,若放到今天,不亚于顶流男明星们一夜情打胎,又或者是诱奸未成年人。

热搜上的词条大概能是「上海妇女詹周氏谋杀亲夫并分尸」、「詹周氏谋杀亲夫案有新进展」、「詹周氏谋杀亲夫案疑有奸夫」、「詹周氏谋杀亲夫案再现新奸夫」.......每一个新细节都能引发热搜上的爆。

《杀夫》电影里也展现了这种人言可畏

詹周氏,詹云影,贺大麻子的照片在报纸上疯传,很奇怪的是,今天的记录里,只有詹周氏和她的两个情夫,詹云影的照片却消失了,或许在人们的眼中,奸夫淫妇的形象才值得被广泛传播吧。

而这个案子的轰动也少不了记者们的添油加醋,他们极尽渲染詹周氏杀夫的「奇怪」:女子杀夫如此惊天动地,又极其惨烈,竟然没有一点情色成分在,着实非同寻常。

再加上案子之巧合,若是没有浸透地板的血迹,爱管闲事的二房东,等她清理好血迹,扔掉装满丈夫血肉的皮箱,谎称丈夫外出躲债失踪,哪还有证据把詹周氏捉拿归案?她也许就能逃过。

乱世年代,平民如同蝼蚁,多一人少一人,有什么区别?

1945年5月3日,「酱园弄杀夫案」正式开庭审判,一审判决书在上海各大媒体公布,几乎成为了人手一份的阅读资料。

案情简单,证据证人都在,作案过程交代清楚,判决主文也很短:詹周氏杀人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菜刀一把没收。

似乎看到这,故事已经完结,然而,这才是到达高潮罢了。

民众实在是从未见过如此可恨又可怜的女人,再加上报道过于频繁,过于详细,有多少人厌恶詹周氏的无情和残忍,便有多少人对她产生怜悯和同情。

那些同情的人认为,詹周氏不是淫妇,是在传统社会里被压迫的不幸妇女,她改变不了命运,尝试过自杀,被迫害到走投无路,才选择了这极端的方式。

恰好,詹周氏所处的年代地点,正是女性解放呼声极强的1945年的上海,她成为了女性争取自由的一个化身,许多女性作家和文人墨客纷纷为她求情,伸张正义,寻求法律的宽恕。

其中便有鼎鼎大名的女作家,苏青和关露。

苏青作家

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和张爱玲齐名的作家,人们把她俩并称为苏张,苏青在前,张爱玲在后。

张爱玲曾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苏青惺惺相惜地回应: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

而作家关露也是民国奇女子,代表作有《太平洋上的歌声》、《新旧时代》等,年轻时还隆过鼻子,相当超前的举动,还有个响当当的外号「红色间谍」,大家可以去查查。

作家关露

为詹周氏冲锋陷阵的第一人是苏青,她在《杂志》六月刊上发表了《为杀夫者辩》这一非常著名的文章,举起了女性的大旗,认为这不过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部分原文

此文章一出,自然是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苏青又是个倔脾气,再次写了《我与詹周氏》进行回击,后来的文章里,也引用了不少这个案子的描述。

关露则负责在后方善后,写了一篇风趣幽默的《詹周氏与潘金莲》,来讽刺大众对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文章说,20年代的剧作家为了猎奇,改写《水浒传》为潘金莲翻案,把她描绘成为爱而死的女人,但对饱受苦难、被迫反击的詹周氏予以痛骂,司法的争议在哪里?

总之,这成了一场文人墨客的辩论赛,在两位女大作家的参与下,5月还是毒妇的詹周氏,短短一个月,名声从地到天,摇身一变成为了打响新时代女性的第一枪。

在监狱中的詹周氏主动提出了上诉,从北浙江路高院,一路上诉到南京最高法院。

詹周氏这边声势浩大,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她这边,有人不惜为她作伪证,替她找了一位外国的嬷嬷,查明詹周氏怀孕了,要等孩子生下,再执行死刑。

从这时候开始,詹周氏如同中了大彩票,一天一个大奖。

假怀孕的事情还未被人发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天下大赦,詹周氏从死刑变成了无期徒刑。

后来案子又开始酌情处理,一审再审,无期徒刑变成了15年的有期徒刑,詹周氏如释重负,在监狱服刑。

詹周氏的事迹太轰动,在监狱里她也是个显眼包,名气太大,女犯们给她起了外号十三刀。

詹周氏非常不满这个外号,每每听见詹周氏就要用上海话骂回去:侬个浮尸!要末斩侬十三刀。凶神恶煞,尖酸刻薄。

出狱后的詹周氏,重获自由,反而真正拥有了她所想要的安定而平静的生活,她离开了上海,来到了苏北的大丰农场,在这里结婚,老去。

大丰农场也叫上海农场

是曾经安置知识青年和关押劳教人员的地方

她出狱时已经40多岁,没了生育能力,认了很多干女儿,干儿子,因为她很喜欢小孩,去幼儿园里当阿姨,一直当到了退休。

退休金还不错,100多元,没什么难处,左邻右舍都把她当成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而他们也并不知道,眼前这位老奶奶曾经有过怎样的风云往事,搅动了上海滩的新闻,报业和文学界。

当然,她也不愿和别人提起这些事情,她的乡音未改,依然保留着上海口音,喜欢打打麻将。1990年,有记者去找她采访,依旧在世,生活很安定。

有报道说,她活到了90岁,也有人说,她实际上在记者采访后的1990年就去世了,不过她那时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平民妇女了,又有谁把她的离世,当成新闻来报道呢?

其实,这么一路写下来,也能感受到为什么7年过去,陈可辛导演对这个案子如此执着的原因,实在是足够的惊奇。

自古杀人偿命,更别提如同蝼蚁的女性,还能在残忍杀夫之后,故事跌宕起伏,享受过如同明星一般的粉丝簇拥,最后全身而退,安稳一生。

詹周氏,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万万千千个女性的缩影,样貌、家世、学历都拿不出来,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更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可她却被感同身受的人们给救赎了,杀人犯竟然成为了哺育花朵的园丁,这放到今天,想都不敢想。

国外译名是《The butcher’s wife》,屠夫之妻

而她的故事,从上海传到了台湾,保留下来,被改成了小说《杀夫》,甚至翻译成了英文,《洛杉矶时报》称它是关于女性受到男性压迫最恐怖的小说。

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华克对它高度赞誉:直面性别压迫这一确凿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爱丽丝·华克,普利策奖得主,代表作《紫色》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拍摄,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小说拍成电影,请了最红的明星,最后又传颂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被电视台做成了纪录片,如今又拍成了电影,即将上映。

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了一场龙卷风,这就叫做蝴蝶效应。

詹周氏也没想到,她挥动的那十几刀,成为了跨时代,跨国界,从法制史到民国女性史的重要一章。

然而在某个时段,某个时空,某个点上,总会有这么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惊涛骇浪地改变了后面的历史和成千上万的后人。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新书《三十几 来得及》,《有实力才有底气》正在热卖。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