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言情小说 >

好文言情小说:温馨年代文,家长里短养娃《娇后娘与萌崽崽[七零]》作者:乔微安

2025-03-30

一九七二年秋,苏家村。村公所前面的大榕树下,陆续下工回来的长舌妇们对正在记工分的苏笑笑指指点点。李大婶碰碰张大娘的肩头:她和沈知青的事闹得人尽皆知,她怎么还跟没事的人似的?这脸皮也太厚了吧?张大娘撇撇嘴:可不是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年年考第一又怎么样?还不是上不了学,只能窝在村里当个小小记分员熬成了老姑娘,还落得个被知青嫌弃的命?张大娘的儿子树根对苏笑笑有意,可是苏笑笑嫌弃他初中学历给拒了,从此以后张大娘看苏笑笑哪哪都不顺眼,得知她被沈知青嫌弃简直透心凉,赶紧落井下石。李大婶附和:可不是,不过说来也奇怪,她前几天不是还要死要活要去跳井吗?怎么今天就一点事也没有了?吴嫂子的小叔子也对苏笑笑有意思,可惜人家看不上,在她眼里,苏笑笑就跟狐狸精差不多,到处勾人,害得村里的小年轻心痒痒又得不到,不要脸。人家是打算以死相逼让沈知青娶她呢,谁想到人家沈知青人面广,第二天就调走了,她啊,竹篮打水一场空,啥也没捞着,名声也坏了,我看以后谁还敢娶她。张大娘:人家眼光高着呢,我听说她还惦记着参加高考上大学呢,要不然也不会嫌弃我们家树根学历低,她也不想想,这都多少年了?梦里的上大学呢。李大婶掩面笑了下:话也不能这么说,人家可是在城里上的高中,眼看都要上大学了被碾了回来,换谁不惦记?撇开其他的不说,人笑笑长得是怪好看的,这十乡八里还真找不出比她更好看的姑娘,城里来的知青都没她白。吴嫂子一脸不屑,嗤了声:长得好看能当饭吃?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屁股没点肉,年纪又大,生不生出孩子还是个问题,娶回去还不知道谁伺候谁呢,不是我说,这种女人谁娶谁倒霉……吴嫂子说完,总觉得后背阴嗖嗖的凉。这还没转身呢,站在她对面的张大娘脸色变了变,跟她使了个眼色,说道:我赶着回家做饭呢,先走了。李大婶反应没那么快,轻咳了下,硬着头皮跟苏为民打招呼:那个苏队长也下工了呢?我也赶着回家做饭,改天再聊。苏为民的脸已经跟家里的锅底差不多黑,冷哼一声说道,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长舌妇,整天咸吃萝卜淡操心净知道嚼舌根,明天干活没有这么好精力我扣你们工分!吴嫂子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摸摸鼻子,头也不回装缩头乌龟走了。苏卫民还不解气,在她背后大声补了句: 我家闺女嫁给谁也不会嫁给你们家那些一个个上工偷懒的窝囊废,省省吧!吴嫂子身体一僵,鞋底抹油赶紧跑回家。苏笑笑记好工分出来听到自家老爹在骂人,不由得摇头笑了下。在这个重男轻女,连吃饱穿暖生计都成问题的年代,这个便宜老爹还是挺不错的。苏笑笑走过去挽着便宜老爹的手臂:爹,跟她们置什么气呢,嘴巴长在人家身上,说我两句又不会少块肉,咱还是赶紧回家吃饭,晚了娘又该唠叨。苏卫民看着自家水灵灵的小女儿,好一阵惋惜,大好的闺女眼看就要考大学了,就遇上大运动取消了高考,这要是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到城里的单位工作,再嫁个城里人,娃都该打酱油了,哪用在这里受这种气?闺女,爹对不住你,要不是早些年总想着能恢复高考也不至于把你的婚事耽搁到现在。苏家三代赤贫,身家清白,苏笑笑长得好看,读书又好,几乎年年考第一,所有的老师都说她肯定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早些年来说媒的人可谓踏破门槛,苏卫民不甘心把女儿嫁回乡下,拒绝了不少条件不错的后生。城里来说媒的也不少,但家里成分多少有点问题,想找个贫农留条退路,城里风声鹤唳,苏卫民自然不想摊这趟浑水,家庭成分好的又看不上苏笑笑,这一来二去才拖成如今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本来知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万万没想到遇上个这么不靠谱的货,害得女儿投井自尽,名声尽失,要不是发现得早,恐怕都已经……苏卫民想起从井里捞起闺女的情景还一阵阵后怕。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苏卫民咬咬牙:闺女你放心,不管补贴多少嫁妆爹都要把你嫁到城里去,狠狠打那些长舌妇的脸,你可千万别再做傻事了。苏笑笑:爹,你放心吧,我不会再做傻事,你也别生气,让她们说去吧。苏卫民哪里知道他的亲生闺女早在她投井自尽的时候已经换了芯?现在这个苏笑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同名同姓的大龄宅女苏笑笑。苏笑笑大学毕业已经好多年,父母早亡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反正钱也花不完,就每天宅在家里当蛀米大虫,赶上短视频的风口,就顺便分享自己每天的吃喝日常,别的本事没有,倒是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莫名其妙成了坐拥百万粉丝的小网红。穿到苏家村之前,她不精不吃,不贵不吃,有时候为了拍摄效果,浪费好几份食材才做出一道像样的菜来,做出来也是做做样子随便吃两口就倒掉,从来不觉得食物有多珍贵。大概是老天爷看不惯她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一觉睡醒,居然把她下放到这个缺衣少食连穿件好衣服吃口肉都十分奢侈的年代。她穿过来已经快十天,除了第一天因为落水昏迷,她家便宜娘给她做了碗鸡蛋羹以外,之后的每一顿都是红薯芋头马铃薯加少量大白米混合而成的粗粮饭再加一两个没什么油水的瓜果素菜,她以前吃减肥餐都没这么惨过。就这样,据说他们家已经是苏家村伙食最好的家庭,起码能填饱肚子,还有好多家庭连吃饱饭都成问题。苏笑笑承认自己馋肉了,非常非常馋。但在这个人人自危,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的年代,饶是你有三头六臂想要发家致富也是不可能的事,农村和城市之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知识改变命运的路暂时被堵死,女人想要跳出农门完成跃层,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嫁个条件过得去的城里男人。苏笑笑上辈子来不及结婚就死了,家里有钱,没有受过物质上的苦,更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唯独父母双出轨造成车祸身亡这件事给她留下很大的阴影,不大敢结婚,但这辈子不结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个年代,成年即成家,二十三周岁已经是骨灰级别的大龄剩女,加上没几个月就要过年,翻过年虚岁就是二十五岁,原主也是急病乱投医才想着找个知青试试,谁知道一时想不开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既来之则安之,当务之急是找个米饭班主吃上肉,其他的,等改革开放以后再说吧。 父女俩到家,晚饭已经准备好。今天是二嫂张春英做饭,依旧是米少红薯多的红薯饭和看不见油腥的小白菜。张春英嗜辣,她做饭多少会放一点干辣椒调味,再加几滴白醋,酸酸辣辣倒也爽口。正准备开饭呢,却听见门外有人喊:大队长家的,有人在家吗?大嫂梁红梅和二嫂张春英对视一眼,这不是徐媒婆的声音吗?难道说……苏笑笑的娘李玉凤一听这个声音,迫不及待往门外走:门没锁,大妹子赶紧进来吧。不多时,李玉凤领了个五十岁上下,左上唇长了颗黑痣,嘴角含笑的中年妇女进来。苏笑笑通过原主的记忆,认出来人是徐媒婆,据说苏家村方圆五十里的姻缘十有八九是她促成的。但自从出了苏笑笑主动求爱知青不遂继而跳井事件之后,她不是路过苏家都绕着走吗?今天怎么主动上门了?春英赶紧去添副碗筷,让你徐婶子吃口饭再说。李玉凤吩咐道。徐媒婆瞟了眼桌子上的饭菜,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家里煮了我的饭,已经赶了两家,你们这是最后一家,我赶紧说完好回家吃饭。徐媒婆看着这桌饭菜就没什么胃口,赶回家说不定还能吃上两口炒蛋,说是大队长,家里还有两个工人,条件还不如她呢,媒人谢礼估摸着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巴不得村口的刘寡妇成了,人家可是答应给她三块钱媒婆谢礼。是这样的,有这么个人,州城人,当兵的,二十八岁,丧妻,带着两个儿子,大的五岁,小的两岁不到,想找个识字,能跟娃一起带回部队,最好扯完证就能走的续弦,我看他只比你家笑笑大个几岁,姑且过来问一问。徐媒婆话音落,果然见一屋子的人脸色都不大好看,她不由得撇撇嘴,今时不同往日,苏笑笑以前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现在?年纪又大,名声又不好,还不会干弄农活,但凡有点条件的城里人谁看得上她呀?这话她当然不会当着人家面说,又陪笑道:我知道你们家笑笑条件好眼角高,断文识字年年考第一,可在我们农村,会读书又有什么用?又上不了大学,男方这个条件听起来是委屈了你们家笑笑,我也就那么一问,人家提识字这个要求我总不好给人介绍个小学毕业的吧,这不是砸我的招牌吗?和你家笑笑一般大的青头后生是真没有,这个年纪基本娃都能打酱油了。徐媒婆心里冷哼,年纪大,要求还多,这个年纪可不就剩下二婚和鳏夫了?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的苏卫民抬头问了句:你说赶了两家是什么意思?徐媒婆摆摆手:我这不是刚从村口刘寡妇那过来,当兵的赶着回部队,特别着急,恨不得今天扯完证明天就能带着走,没有那么多时间一家一家相看,我就集中找了几家统一相了,哪个愿意就哪个跟他走呗。苏卫民气得差点站起来拍桌子:你……坐他边上的苏笑笑赶紧把她爹摁回去,笑着说:谢谢徐婶子,请问是什么时间,去哪里相亲?徐媒婆看苏卫民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恨不得马上转身就走,见苏笑笑态度还挺好,就多说两句:明天早上九点,镇上的国营饭店,下午伍家村那边还有几个呢,总之啊,他明天是势必要相中一个带走的。不等家人说什么,苏笑笑点点头:好的,谢谢徐婶子,明天我会准时到。送走了徐媒婆,苏卫民那一巴掌才狠狠拍到桌子上,嘭地一声,碗筷都弹了起来,两个侄子都吓了一跳。这个徐媒婆简直有病!咱家笑笑一个黄花大闺女需要沦落到跟刘寡妇一起相亲给人家当后妈的地步?还一天相几个,当自己是土皇帝搁这选妃呢?不行,笑笑你明天不能去,这种人也不配当兵,我明天就去GE委会举报他!两个嫂子很少见家公发这么大的火,面面相觑连大气都不敢喘,李玉凤躲一旁悄悄抹眼泪。大哥苏振中高中毕业后在镇上的食品加工厂上班,他向来疼妹妹,也是气得不行:笑笑你明天别去,大哥明天回厂里让同事帮忙找,我就不信以你的条件找不出个没结过婚的好男人。二哥苏振华向来耳根子软,大哥说什么是什么,正要跟着说点什么,被二嫂张春英拧了下大腿,就闭了嘴,低头刨饭。苏笑笑穿越前看过一些这个年代的书或者电视剧,不知道是经过所谓的艺术加工还是时代特色,大多数一家子极品,每天鸡飞狗跳一地鸡毛。但据她这些天的观察,老苏家还是很团结和谐的,兄妹三个,两个哥哥跟她差不了几岁,两人的儿子都已经上小学。大哥大嫂是同学,高中毕业后考进食品厂当工人,当年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一家只有放假才回来吃顿饭。只可惜到了苏笑笑高中毕业的时候,城里的高中生都要下乡锻炼,更别提招农民进城当工人。二哥初中没毕业就帮着家里干农活,二嫂还真是徐媒婆介绍给二哥的,张春英没读过什么书,但手脚麻利,做事勤快,脑瓜子也好使,二哥耳根子软,二嫂稍微有点强势,两人还是很合拍的,婚后也没出过什么幺蛾子。可以说,苏家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苏笑笑的婚姻问题,苏父苏母真的头发都愁白了。降低条件也不代表他们舍得让女儿随便嫁个歪瓜裂枣啊。这两年徐媒婆介绍的对象,条件一个不如一个,现在连带着孩子的鳏夫都敢介绍,再过两年不得给苏笑笑介绍那些大她十几二十岁年纪能当她爹的鳏夫?能不愁吗?苏笑笑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想法超前了好几十年,她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改善生活环境,毕竟距离改革开放还有好几年呢。让她一直困在这里她觉得觉得难受,她现在这个年纪坚持找头婚的话,大概率只能嫁到一个比苏家穷上很多很多的家庭去,那她只能学原主投井了。爹,娘,大哥,这个人,我想去见一见。苏笑笑说。大家正要反对,苏笑笑接着说:你们先听我分析分析,还有同时相几个人这事应该是徐婶子安排的,你们也别气,她一听二十八岁,年纪和我正合适,要求识字第一时间想到了我,说明我在大家心里还是很有文化的嘛,不该高兴吗?第二,能带上家属随军,还要求对方识字,条件不会太差,至少说明他自己学历不会太低,爹,你之前不是总嫌弃人家学历低配不上我么,难得有个要求识字的;第三,媒婆那张嘴向来只会把对方的优点放大,但很显然他只跟徐媒婆说自己是个当兵的,带着两个孩子,没有上纲上线吹嘘自己别的条件多好,说明他为人稳重踏实;第四,他是丧妻,不是离异,所谓一个巴掌打不响,离异可能存在性格或者人品方面的问题,说句大不敬的话,丧妻会比离异省去很多麻烦;你们最担心是他有两个孩子对不对?但是爹,娘,徐媒婆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能和我这个年纪配对的,哪个不是孩子能打酱油了?要不就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实在娶不上媳妇,马上要过年了,再拖下去徐媒婆介绍的人条件肯定还不如这个,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嫁过去只能活活饿死,与其活活饿死,我宁愿去带孩子。不管苏笑笑思想多前卫,这就是当下的时代特色,翻过年实岁二十四,虚岁二十五,这个年纪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齐天大剩了。别瞎说!李玉凤瞪了她一眼,有手有脚的,怎么可能饿死?苏笑笑去抱李玉凤的手臂,笑着说:还不是因为你们疼我不舍得让我干粗重活?一担花生稻谷上百斤挑着走,我是真的干不来。老苏家是真疼女儿,父亲和两个哥哥几座大山撑起一个家,李玉凤是个能干的,地里的活和家里的活一手抓,井井有条。苏笑笑读书之余最多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轻便活,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李玉凤瞪着她说气话:早知道就不让你读那么多书,从小跟着我下地干活也不至于拖成老姑娘。闺女在家都没怎么干过重活,她哪里真的舍得把闺女嫁到别人家去干重活?苏笑笑知道李玉凤刀子口豆腐心,以前还一心想着女儿多读点书,等将来上了大学离开农村就不用干农活了呢。这样的父母在农村真的很难得。只可惜造化弄人。苏笑笑嗓子柔,弯着眼睛说话的时候特别软:娘,你放心,老姑娘也有老姑娘的姻缘,我真的觉得这个当兵的条件不错。女儿一撒娇,李玉凤就没脾气,看着苏卫民:当家的,你的意思呢?苏卫民听完闺女的分析,气已经消了一大半,仔细想了想,我听闺女这么说,这个人好像也不算太差,那就先看看人再说吧。话虽如此,他想到闺女要跟刘寡妇一起相就还是觉得膈应。苏振中若有所思看了眼自家妹子:妹妹长大了,分析问题头头是道,明天还是大哥陪你去吧。他总觉得苏笑笑投井救回来之后哪里不一样了,但又说不上来,难道这就是开窍了?苏笑笑暗中松了口气,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我自己去就行,看对眼了再说。幸好苏家人都是明理的人,万一为了面子把她嫁给穷沟沟的愣头青,那她真的哭都没眼泪。苏家人各怀心事,苏父苏母辗转到半夜都没睡着,翌日天微亮,公鸡才刚刚打鸣,李玉凤已经爬起来做早饭,七点刚过就跑到苏笑笑的房间把她叫起来。苏笑笑上辈子是典型的夜猫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来了这里提早过上养老的生活,每天七点前起床,十点前睡觉,那感觉别提多酸爽。南方的四季不分明,三面环山的苏家村早晚温差较大,平添了几分秋意,苏笑笑掬一捧冷水往脸上一泼,整个人马上清醒了过来。李玉凤拿了一件不知道藏在柜子多久的红花衣裳过来,那股子樟脑丸的味道直冲苏笑笑脑门。苏笑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憋着气退后几步:娘,你不会是想让我穿这件衣服去相亲吧?人指定直接给吓跑,还用相啊?李玉凤用力把衣服拍松,又扬几下才说:你那一脸嫌弃是什么意思?你娘我可是攒了很久的布票才做了这件衣服,你都不知道红布有多难买,本来打算留到你结婚的时候当嫁妆,昨晚我和你爹商量了半宿,这当兵的条件是不算好,但比起前头那几个又懒又穷的歪瓜裂枣和沈……咳咳……李玉凤想说沈知青,又怕勾起女儿的伤心事,生生换了个话题:起码人家有正经单位,还是养得起你的,这次你得打起精神来,万一你看中人家,人家看中村头的刘寡妇也看不上你,指定得让人笑半年。苏笑笑知道这个时代的审美,但不代表她能接受这个时代的审美。娘,你还是放回去留着给我当嫁妆吧,我身上这件就挺好的,这个当兵的要是因为一件衣服看不起我,那也不是什么良配,要是穿这么隆重人家还看不上才会被笑话呢。李玉凤想想,好像也对,又把衣服折回去。苏笑笑建议道:娘,你不打算洗一洗再放回去吗?李玉凤瞥闺女一眼:你懂什么?就是要这个味儿虫子才不会来咬,洗了版型就不正了,你没看放了几年还跟新的一样吗?苏笑笑:……好家伙,她娘也是个人才,放几年不洗的衣服居然让她直接穿上。一家人简单吃过早饭,估计是担心苏笑笑有压力,没敢提太多相亲的事,和往常一样,上工的上工,上班的上班。只有李玉凤,硬生生把苏笑笑摁到一边去,给她梳两个大辫子,又系上两根红头绳,衣服领子也是扯了又扯,左看右看还是不满意。这衣服上的补丁也太明显了点,要不你还是把那件新衣服穿上?苏笑笑一听,脸色微微变了下:娘,真的不用,这样才显得我朴实。李玉凤不信:真的?苏笑笑:真的,我走了啊。苏笑笑把书包一并带上,李玉凤从兜里掏出两张皱巴巴的钱塞到她手里,安慰她说:到了镇上买几颗糖吃,高高兴兴地去,相不中也不要紧的,大不了娘养你一辈子。苏笑笑觉得自己没有父母缘,童年对父母唯一的印象不是争吵就是冷战,反而从李玉凤身上,她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母爱,她是真的很喜欢李玉凤这个娘。她抱了抱李玉凤:娘你放心,我以后也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苏笑笑知道历史的进程,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以后她总有办法让生活好起来,不会让老苏家一直这么穷的。李玉凤拍拍她的后腰:这孩子,去吧。……七十年代的农村和城镇,枝头上吱吱喳喳的小鸟,沉甸甸的金色稻穗,老旧的二八凤凰单车,商品并不算多的老旧供销社,甚至吃饱撑着没事干喜欢嚼舌根的三姑六婆……所有的一切对苏笑笑来说都十分新鲜。苏家村坐落在县城边陲,走路去县城也就十几分钟,村里没有什么秘密,路上碰到上工的大妈大婶都会问一句:去相亲呢?、是不是和刘寡妇一起相?、你好好的大闺女干嘛去给人当后娘等等。苏笑笑人如其名,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都是一笑置之就算,只是没想到走到村口竟然遇到正好从家里走出来的刘寡妇。当看到刘寡妇身上那件醒目的大红花衣服时,苏笑笑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听她的娘的意见。刘寡妇本名刘水仙,其实也就比苏笑笑大两岁,身上有一股少妇独有的韵味,怎么说呢,褒义的说法是风情,贬义的说话就是狐媚,就是那种,男人会很喜欢,女人会很排斥的那种女人。她先开的口:哟,笑笑,我是真没想到你这个未来大学生居然会自贬身价到跟我抢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鳏夫啊。刘水仙读过两年高中,在村子里算是很高的学历,不然也说不出自贬身价这样的词,也不会提出识字的条件时,徐媒婆第一时间想到她。苏笑笑无意跟她扯淡,对方是圆是扁还不知道,她见了还不定看得上呢。你用个‘抢’字是不是太隆重了点?我反正是闲着没事随便相相,先走了。苏笑笑说完直接越过她往前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女人间的唇枪舌战最没意思。你……刘寡妇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苏笑笑不知道自己已经树了个敌人,人家隆重其事把她当敌人,她却压根没把人放在眼里,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是侮辱性最强的反击,刘寡妇能不气吗?……到了国营饭店还不到九点,徐媒婆还没到,饭店里坐着几个客人。苏笑笑没有听她娘的话去买供销社买糖,倒是被国营饭店的大肉包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她指着包子,不争气地咽了口唾沫:同志,这个包子怎么卖?这时候的服务员高高在上没有什么服务意识,她见苏笑笑身上的衣服半新不旧打着补丁,虽然长得好看,但一眼就看出是乡下丫头,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哼了下:这个要粮票的,你有吗?苏笑笑有点遗憾,她大哥大嫂有粮票,但她娘没有给她,只能看着流口水了。刘寡妇从她身后走过,还故意撞了下她的手臂,啪地一下把粮票和钱拍在柜台上:来两个大肉包。还转过来对苏笑笑冷哼:买不起就站远点。苏笑笑顿时想到财大气粗四个字,冲她竖了竖大拇指,自觉退到一边去。服务员补了句:不买东西就赶紧出去,别妨碍其他人。这时候,徐媒婆到了,一眼看到了坐在角落处的韩城,跟他打过招呼才招手说:笑笑,水仙,这里。苏笑笑顺着声音看过去,正好与角落处身穿军装的男人四目相对……

好文言情小说:温馨年代文,家长里短养娃《娇后娘与萌崽崽[七零]》作者:乔微安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