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们常说,史书上轻轻翻过的一页,便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其实,史书上没怎么着墨的她们,也有着虽被时代裹挟却值得说道的故事。这一切,因为许多墓志的出土,我们这才得以窥见。
北大历史系罗新老师仅以其中一则,就讲述了此前备受网友关注的一个北魏宫女王忠儿的漫长的余生。这一次,由他主编的《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来了,一次性带来了11则这样的故事。
……我在那儿就想,我的任务要么写王钟儿,要么写崔宾媛,都想写一本小书……
崔宾媛的故事就收录在这本新书之中
彼美淑令,时惟妙年来自墓志铭辞,这是一位16岁就从柔然嫁到东魏的和亲公主,19岁就生之不吊,忽若吹烟,很可能是因为难产或生产染病而死。
《魏故齐献武高王闾夫人墓志》
夫人姓闾,茹茹主第二女也。塞外诸国,唯此为大,既丰沮泽之产,实同娇子之强。世约和亲,恒为与国,奇畜衔尾,侍子盈朝,甘泉之烽未动,龙城之使屡降。及国胜兵焚,来控天邑,渭桥成列,上林自归。重起韩昌之骑,还由鸡鹿之道,胜兵控弦,十不遗一,雄图武略,复振北土,藁街无阙,轩继路。夫人体识和明,姿制柔婉,闲淑之誉,有闻中国。齐献武王敷至德于戎华,立大功于天地,弼成五服,光于四海,方一此车书,同兹声教,驱百两于王庭,鸣双雁于塞表。遂以婚姻之故,来就我居,推信让以和同列,率柔谦以事君子。虽风马未及,礼俗多殊,而水清易变,丝洁宜染,习以生常,无俟终日。至于环佩进止,具体庶姬,刀尺罗纨,同夫三世,非法不动,率礼无违。宜其永年,以信天道,忽焉已及,何验高明。春秋一十有九,以武定六年四月十三日,薨于并州王宫,其年五月卅日,窆于齐王陵之北一里。
铭曰:天池交闭,祸难方延。救焚援溺,非圣伊贤。德之所备,功亦至焉。柔远能迩,礼洽化迁。彼美淑令,时惟妙年。有行去国,言告移天。音容外理,柔和内宣。生之不吊,忽若吹烟。翠羽将灭,铭华蹔鲜。我行其野,归于墓田。松风已急,陇月徒县。哀凝迥隧,歌绕空山。来宾讵久,荙珍方旋。齐女思北,秦姬望西。灯火且焰,香烬余燃。嗟哉白日,永秘重泉。
上下滑动查看茹茹公主墓志
而她此行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东魏的实际掌权人生下子嗣,以此巩固柔然和东魏的外交……令人唏嘘的是,此前她的姐姐就被出于同样的目的远嫁西魏,年仅16岁就过世,她们的背后是断裂和战乱的特殊时代。
政治分裂与动荡、民族融合与冲突、生与死以及血与泪……这本书利用新出墓志,加上其他类型的石刻史料和传统文献史料,描摹出了其间一个个具体的女性故事。
书中揭秘的每个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人生际遇,合起来就是一幅不同以往的北朝历史画卷,这里有着时代的一粒粒沙和一座座山。
01
看完仿佛过完漫长的一生
乱世中的女性个体
北朝墓志的出土为新叙事提供了可能,通过翔实的史料,结合细腻的文学描写,这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在那个时代中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举一个例子,洛阳北邙山挖出的北魏宗室元举墓志并不起眼,但是墓志上他的先祖南安王元桢所娶之妻仇氏却引起学者兴趣,因为仇妃只是不起眼的州别驾之女,那么仇妃究竟是谁?
曾祖南安惠王桢,字乙若伏。曾祖妃冯翊仇氏牛之长女,牛为本州别驾。
祖章武烈王彬,字豹仁。祖妃中山张氏小种之女,种为郡功曹。
父竫,字安兴,为宁远将军青州刺史。母冯氏,昌黎王第三女,南平王诞妹。
妻勃海高氏,父聿,为黄门郎武卫将军夏州刺史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母即君姑也。
元举墓志在志尾铭辞之后,
提供了不见于《魏书》宗室列传的珍贵信息
原来,她的祖父仇广曾为巨富,她们家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里,成年男性几乎都被诛杀,仇妃因家难没官沦为宫女,未受牵连的叔父仇洛齐在内廷奉仕,幸好能够得他不时照拂。
元桢是北魏宗室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第十一子,仇氏之所以能够配给他为妻,这是如仇氏这样的罪没家庭女眷充斥于北魏后宫的现状下所进行的性资源的再分配。孝文帝改革后,诸王不再年十五就赐妻别居,而被要求娶胡汉高门之女。在文明的阴影里,仇妃们的故事更加湮没无闻。
另一个故事里,女主角是南北朝对峙前线的交通要地的蛮族,这位叫做文罗气的女子大约和孝文帝同龄,她的一生见证了北魏后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她一度从酋蛮之女、乡望之妻,沦落为罪人亲眷而被没入宫廷。
文罗气墓志自称南阳人,该地位于从洛阳向南的要道上,文罗气的祖父蛮王文虎龙,即率领着种落生息在这重山之中,他在归附北魏以后,拜南雍州刺史,封鲁阳侯,直至去世。图为《齐魏时期全图》(局部),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后来,她又因女儿在后宫得位再度富贵,只是不久又因宫廷权斗而家庭凋零。她的晚年时局动荡、四郊多垒,六镇的难民向南涌来,权臣高欢命令天子百官迁往邺城,64岁的文罗气也被裹挟其中……
许多读者热衷于宏大叙事的历史,其中刀光剑影、纵横捭阖,英雄从天而降、历史就此展开。不过,在关注宏大时代脉络之于,驻足体味一下那些远离历史舞台中心的普通人的人生,或能对遥远的时代增加一份了解之同情。
02
把一束光照进历史的暗面
看完一声叹息
罗新老师曾指出,历史学家的美德在于批判、怀疑与想象力,历史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是一种不同意,还需要对各种预设进行反思,更需要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
而这三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极充分的体现,它对现有的史料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和质疑,通过缜密的考证和逻辑推理,再现了北朝女性的生活图景,更通过文学的笔触,将这些女性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来。
那些不乏真情实感的墓志,展示了北朝女性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我们仿佛能通过文字,亲身经历这些女性的喜怒哀乐。
例如这本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主角,北魏孝文帝的妹妹陈留公主,很多无法预计的因素改写了她的人生,但是她并没有屈从于命运,从她一生的三次婚姻中能感受到她的意志和性格。
她的第一任丈夫刘承绪是南朝王室后裔,然而身体羸弱,形象不佳,大概率是出于政治考虑的安排,这之后没多久她就寡居了。后来她再嫁王肃,欲嫁张彝,两拒外戚求婚,用个人意志不断捍卫自己利益,甚至不惜参与到政治斗争之中。
刘承绪是宋武帝刘裕的曾孙,宋文帝刘义隆之孙,其父刘昶从刘宋投靠北魏。
可是,王肃早死,张彝被谮,这些就都不是她可以驾驭的因素了,命运的不可逃避性、个人的勇气和悲剧、人性的偏执和复杂……我们不难想象陈留公主的烦怒和沉痛,还有她对人生的无可言说的感伤。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背后的故事,说的是王肃是假扮僧人北逃而来,后来她的原配妻子谢氏假扮尼姑寻到他时,他已身为驸马,陈留公主委婉地拒绝了谢氏重归家庭的要求
本为箔上蚕,
今作机上丝。
得路逐胜去,
颇忆缠绵时。
针是贯线物,
目中恒任丝。
得帛缝新去,
何能衲故时。
传为谢氏表白心迹的五言诗(左),
以及陈留公主以王肃的名义答复的诗(右)。
王肃甚有愧谢之色,在自己居家所在的洛阳延贤里筑一座正觉寺,把谢氏安置其中。谢氏出家为尼,是为了北上寻夫,而找到丈夫之后,却被迫要真的出家了,不得不说是人生的一个幽默。
03
为历史上的女性找回一点公道
浮出历史地表
书中每一个女性的故事,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然而此前你在正史上读不到她们。她们要么完全不见于史传,要么虽偶一提及却没头没尾再无音讯。
她们不是普通百姓,事实上她们多数都是人上人,贵为帝王公侯的家眷,有些甚至还在某些重要政治事务上举足轻重,然而尚且被制度性地排除在历史编纂之外。
罗新老师指出,今天整理遥远时代那些女性的资料,努力写出她们的人生故事,也许可以说是为那些被隐藏被遮蔽被消音的女性,多多少少找回一点点公道。
历史不仅仅是伟人和战争的叙述,它更是由无数普通人编织而成的。女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们的生活、经历和贡献也同样构成了历史的重要部分。
例如开头提到的茹茹公主,她和亲的命运基于这样的背景,柔然首领阿那瓌以极大的热情建立并维护与北朝各政权间政治关系。事实上,由于阿那瓌了解并欣赏中原的制度与文化,他对草原政治形势的判断却是错误的。
阿那瓌并没有意识到,突厥人已经从阿尔泰山里走出来,很快就要夺取柔然赖以虎视天下的鄂尔浑河谷和塔米尔河谷肥美广阔的大草原了,图片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历史上突厥摧毁柔然帝国,起因就是一次不成功的联姻。在茹茹公主嫁给高欢的第二年或稍后,突厥的首领土门也派人前来向阿那瓌求婚,阿那瓌派人去辱骂土门道: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
《木兰辞》中之战事,或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图片为影视剧《北魏冯太后》截图。
正如罗新老师曾指出,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历史叙述本身就蕴含着秩序和意义。
关注普通人和女性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多维度性和复杂性,它使历史叙述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让我们看见了更多可能、更多行动、更多方式、更多道路、更多结局……
你还知道哪些隐秘的女性个体生命史
罗新老师主编的这本书带给你什么启发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备受期待的新书
彼美淑令
——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罗新 主编
史学方法,文学笔触
揭示前所未知的女性故事
-End-
观点资料参考: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用历史的名义,写下她们的一生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