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从摆摊开始》作者:决绝
【文案】
姜丽云从小就想做个有钱人,她早年虽坎坷,但后来发愤图强,却也赚下亿万家产。
但她所嫁非人,还被渣男害得半身瘫痪,要不是从小跟她一起长大的冯易不离不弃地照顾她,她不一定能活下来。
可就连冯易,也早早去世。
她这一生,充满遗憾。
再睁眼,她回到了八七年,跟渣男相亲后的第二天。
此时的她青春年少,她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商机等着她去挖掘。
这一次,不管是婚姻还是事业,她都会走得顺顺利利!
***
重生后的姜丽云拒绝了渣男,然后看着邻居家又黑又瘦的冯易叹气。
那个上辈子能把她照顾妥帖,抱着一百多斤的她来去自如的冯易现在跟竹竿似的。
她能怎么办?只能努力把他养壮。
***
冯易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
家里五个孩子,他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除了住在隔壁姜丽云,都没人搭理他。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跟姜丽云结婚,不能结婚的话,一辈子跟在姜丽云身后也是可以的。
从某天开始,姜丽云开始投喂他……
冯易幸福得快晕了。
***
村里人都很清楚,冯家不会给拖油瓶冯易娶媳妇儿,冯易注定当个老光棍。
结果……冯易把自己嫁了出去,嫁给了姜家三女儿。
随着姜家老三越来越有钱,他也成了最让人羡慕的男人。
阅读指南:1.女主重生,从摆摊开始慢慢发家致富,有家长里短。
2.主要写女主写小说发家致富奔小康,男主是女主的读者兼迷弟。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重生 年代文 逆袭
主角:姜丽云,冯易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在八十年代搞事业
立意:只要坚持奋斗,就一定能过上好生活!
【作品简评】
女主前世瘫痪重生后早早就和青梅竹马的年下小奶狗确定关系。男主年纪比女主小,是母亲带来的拖油瓶,所以从小跟在邻居姐姐也就是女主身边,满心满眼就是女主。前世女主瘫痪了,他也是不离不弃照顾了一辈子,早早去世,所以女主重生后再也不想浪费时间,只想照顾此刻还在继父家忍饥挨饿的小可怜男主。
男女主一起当个体户奋斗赚钱。前期很好看的,不管是女主家的兄弟姐妹家长里短父母亲情,还是男女主之间老夫老妻的爱情,都很治愈。没有极品狗血,剧情极度顺滑,令人舒适。不过后期就偏流水,加上篇幅不长,金手指过大了点,可看性降低不少。前期八零这段剧情更好看。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喜欢年代文的可以看看。
【片段】
堂屋木质的八仙桌上放着一些碗,碗里是加了番薯煮的白米粥,中间还有一大碗没油的蒸咸菜。
这就是他们家的早饭了。
她坐在桌边,慢慢吃着番薯粥,终于确定了一件事。
她死了,她又活了。
她,重生了。
姜丽云的一生,堪称励志,也非常坎坷。
她的父亲是个瘸子,年近三十还娶不上老婆,也就是那时候,持续了三年的自然灾害来了。
她母亲逃荒来这边,差点饿死,被她父亲捡回家,就这么嫁给了她父亲。
她父亲腿脚有问题干活慢,拿的工分跟村里的女人差不多,她母亲更是非常瘦弱,干不了重活。
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家的日子一直很穷,七十年代那会儿,到了年底生产队盘账,别人家能从队里拿钱,他们家却欠队里的钱。
当年田地还没有包干到户,生产队收了粮食之后,会先挨家挨户把口粮发下去,生产队养出来的猪和蚕茧换了钱,也会提前发一部分给队里的人。
他们家拿了口粮和钱,但没有壮劳力拿不到工分,到最后少不得欠队里钱。
于是,年底生产队按着工分给大家伙儿分东西分钱的时候,他们家也就什么都捞不着。
她小时候盛饭都不敢多盛,没少饿肚子。
在她长大后,曾经跟同龄人说起这件事,当时她的同龄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们这些六零后在成长过程中虽然物资ʝʂց不充沛,但不会饿肚子。
她听完什么都没说。
她小时候饿得睡不着的经历,是真切存在的。
她记得有一年夏天,公社领导到他们生产队视察,小队长让人煮了白米饭和榨菜蛋花汤招待,因为天热又是傍晚,他们是在屋外吃的,也就让她瞧见了。
这些人吃的并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但她看得直流口水。
那时候她就想,她要是什么时候能顿顿吃白米饭吃到饱就好了。
谁能想到,以后大家的生活条件,会那么好?
总之,她家在村里,一直是最穷的。
原本,随着她和她哥哥姐姐长大,家里的条件是能好起来的,但她母亲三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怀上了姜丽雨,生下姜丽雨之后,身体就愈发差了。
别人月事一个月来几天,她母亲一个月能来二十天,淋漓不尽。
她母亲还没奶水,以至于小雨差点养不活,就算最后活了下来,也从小病恹恹的,时不时生病。
家里两个病人,她们家的日子又哪里好得起来?
她母亲生小雨的时候,她哥刚进社办工厂,因为她哥进厂家里宽裕了一些,她姐姐就去了镇上读初中,而她在读小学四年级。
她哥她姐都不在家,家里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要她扛着,她母亲和刚出生的小雨也要她照顾,她小学最后两年加起来就读了不到一个月。
那会儿能上初中的人本来就少,她理所当然没机会上。
小雨可以说是她一手带大,对她来说,小雨跟她的孩子差不多。
可想而知后来小雨失踪,杳无音信,她是如何痛彻心扉。
总之,小雨出生后,因为要给她母亲治病,纵然她大哥在公社砖瓦厂上班,他们家依然很穷。
她想要钱,想过好日子,就在十六岁的时候,死皮赖脸去大队办的沙发厂免费帮忙,帮着帮着……她成了沙发厂的一名工人。
而今年,也就是1987年,她大哥因为家里没钱跟第一个对象分了,她二姐刚嫁给她那个智商不高的二姐夫,而她跟她的第一任丈夫谢祖根,也已经有了接触。
从祖根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谢祖根多受家里重视。
确实,谢祖根的父亲是独子,谢祖根又是他父亲三十来岁才得的独子,在家受尽宠爱。
村里人都说,嫁给谢祖根之后,等着享福就行了。
她嫁了。
谢祖根父亲是公社办的砖瓦厂的会计,谢祖根也被安排进了公社砖瓦厂的运输队,论家庭条件,她远不如谢祖根,她能嫁给谢祖根,是因为谢祖根个人条件不怎么样。
谢祖根又矮又胖,还特别懒。
这些她都能接受。
结婚后,谢祖根不爱干活,她就多干点,两人相处得还挺和谐。
1989年年底,她生下儿子之后,就连原本对她很挑剔的婆婆,对她的态度也变好了。
眨眼,就进入了九十年代,她的周围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加上有了孩子……
她发誓一定要多赚钱,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不用像她小时候那样过苦日子。
村办的沙发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她就找了一家工资高的化纤厂做三班倒的工作,还抽空去镇上摆摊卖竹笋,卖鱼。
她赚的不多,但到1993年的时候,却也攒下了一万多。
她以为只要她够努力,她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她还琢磨着要送自己的孩子去镇上,去县城读书。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她以为而已。
谢祖根跟人赌钱,输了几万块,还闹到她面前,让她帮忙还钱。
一直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谢祖根一直偷偷跟人赌钱,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她知道谢祖根喜欢打牌,但一直以为就是村里人在一起,几分几毛地玩,顶天了一天输掉几块钱。
她哪里想得到,谢祖根能一次输那么多?
谢祖根敢输这么多,其实跟她公婆有关,她公公在公社办的砖瓦厂当会计,早年就不声不响捞到不少钱,这些年弄到的钱就更多了。
之前谢祖根输钱,她公公都帮忙还了。
就连这几万……她公公咬咬牙,都是掏得出来的。
但她公公能掏出这钱来又怎么样?
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她知道想让一个赌徒戒赌有多么困难。
她不介意谢祖根懒,不介意谢祖根不管孩子,不介意谢祖根干啥啥不行。
但她不愿意跟一个赌徒在一起。
谁知道谢祖根将来,会不会越欠越多,再给她搞出几万债务来?
她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她提了离婚。
谢家人怎么都不愿意,谢祖根更是给她下跪求饶,赌咒发誓说这辈子不会再碰赌博。
但她一直是个有主意的人,她打定了主意的事情,别人还休想让她改。
她要求离婚,儿子跟她。
谢家人自然不愿意,但拉扯期间,谢祖根又输了几万……
她最终离了婚。
在给了谢家一万后,她带着孩子离开谢家。
之后,她辞了化纤厂三班倒的工作,搬去镇上住。
她把儿子送进镇上的幼儿园读书,然后在镇上摆摊卖吃食。
馄饨、粉丝汤、臭豆腐干、五香豆干、茶叶蛋……她杂七杂八什么都卖,挣得不算多,却也比上班好。
后来,她还在镇小学门口租了铺子开店。
她的日子越过越好,谢家却越过越差。
正如她所料,谢祖根压根戒不了赌,越欠越多,还借了高利贷,已经翻不了身。
然后,谢祖根缠上了她,逼她帮忙还高利贷。
她当然不愿意,谢祖根就整天来她的铺子找她麻烦,影响她做生意。
这事儿报警根本没用,看到警察谢祖根会离开,但等警察走了,谢祖根会回来。
她不胜其烦,就琢磨着要找个男人,帮忙赶走谢祖根。
她不要求对方多有钱,人品端正没有恶习,对她儿子好,能挡住谢祖根就行。
她选了冯易。
冯家跟她家是邻居,冯易从小跟她一起长大,知根知底人品没问题,最重要的是冯易是冯母嫁到冯家的时候带着的拖油瓶,冯家一直很嫌弃冯易,压根不管他的婚事……
冯易年纪不小了,但一直没娶上媳妇儿。
她跟冯易一说,冯易就答应了,还日日来她的铺子帮忙。
他们的婚事就这么定下,然而就在摆酒前几天,喝得烂醉的谢祖根开着一辆摩托车撞了她,那车还从她腰上碾过去……
她瘫痪了!
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她当时已经有几万块存款了,而那钱都不够她治病的,至于让谢家赔钱……谢家早被谢祖根败光了,哪里还有钱?
她还有个孩子要养……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冯易接过了她的铺子,开始帮她养家。
她以为冯易在她瘫痪后照顾她,只是因为看她可怜,然而并不是。
冯易一边看铺子一边照顾她,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年。
想到冯易,姜丽云心里一暖。
要是没有冯易,就没有后来的她了。
在她瘫痪前几天,被她当女儿看待的小雨突然失踪,她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眼瞅着两个女儿接连出事,身体更是每况愈下,没过几个月就去世了。
小雨是因为被她大嫂指责才离家出走的,她大哥跟她大嫂天天吵架,她二姐则在为孩子不开口说话的事情焦头烂额……
她家里人帮不了她,是冯易帮了她。
没有冯易,她恐怕已经没命了。
九十年代中后期,村里很多人家已经开始富裕起来,他们姜家却乱成一团,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也是村里人的谈资。
越是这样,她越是想出人头地。
当时她不仅瘫痪,还因为治病欠下不少债务,但她跟冯易一起经营她的小吃铺子,起早贪黑,没过几年就将钱还清了。
之后,他们还在镇上买了房子,有了存款。
此时的她,日子已经比村里人好过了太多。
等她儿子上高中,他们家买了电脑……
她学了打字,接触到网上购物,并发现了商机。
2008年,她开了一家网店,在网上卖他们这里生产的茶叶。
起初网店的生意并不好,但后来,她光是卖菊花茶,一个月就能挣好几万。
挣到钱之后,她又在网上开了一家服装店……
她站在风口,被吹上了天。
虽然她半身瘫痪,但这并不影响她在网上做生意,她甚至研究英语,将网店开到国外的网站上。
她去世前手下雇工上百,光存款就上亿。
但她这一生,过得并不好。
冯易才四十多岁,就患上癌症去世。
她自己呢?她早年太拼,瘫痪之后又做了很多手术,身体一直不好,冯易去世后,她的身体更是越来越差,不过十年,就油尽灯枯。
没想到,她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姜丽云一口喝干碗里的粥,拿起碗筷放在灶台上,见自己的母亲打算洗碗,她抢过抹布洗起来。
姜母很瘦,胳膊和腿跟麻秆似的,似乎就是骨头外面包了一层皮。
月经淋漓不尽ʝʂց带走了她体内的营养,让她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
他们不是没有带她去看过,但这个时代小地方的医疗水平非常有限,这病也就一直没见好。
姜丽云一边洗碗,一边去看自己的母亲。
妹妹失踪后不久,她母亲就去世了,她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她的母亲是个命苦的,熬了那么多年,眼看着经济就要腾飞,大家都能过好日子了,却早早去世。
她母亲这辈子,连肉都没尽情吃过。
早早去世没怎么享福的,不止她母亲,还有冯易。
真要说起来,上辈子对她最好的人,应该就是冯易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冯易却照顾了她快二十年,尽心尽力事事周到。
天崩地裂但短暂的热恋并不能让她动容,但细水长流的温情却能走到她心里。
她瘫痪的时候是97年。
她瘫痪之后,因为谢祖根入狱,谢家一直找她麻烦,她家又出了那么多事情……当时是她最难的时候,家里家外全靠冯易撑着,要是没有冯易,她不一定能撑下来。
后来他们一起开店,她最多也就是坐在轮椅上包包馄饨,大部分工作,都是冯易在做。
后来她开网店,冯易更是要在照顾她之余,帮忙做各种杂事。
冯易后来换癌症,多半是因为年轻时太操劳了。
这个男人一直没有清闲过,也就最后那些天,生了重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什么都不用干。
但到了那时候,冯易还在担心她没人照顾。
姜丽云眼眶发酸,深吸一口气,将回忆压在心底。
重活一次,她希望她在意的人,都能活得好好的。
今年是1987年。
他们这里是个小地方,跟七十年代相比变化不大,但姜云丽知道,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这个国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无数机会,在她的前方等待着她。
当然,在那之前,她要先弄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
她死在2024年,对自己在八十年代的生活,她能记得一部分,但已经记不清了。
妈,今天中午吃啥?收拾好心情,姜丽云随便找了个话题询问姜母。
姜母道:我让你爸去镇上买菜了,也不知道他会买什么回来,等下你姐要过来,你做几样好吃的……
姜丽云听姜母这么说,就知道自己今天,应该是不用上班的。
早些年,工厂都是国营或者某个集体办的,比如他们乡,也就是这时候的人嘴里的公社,就办了一个砖瓦厂。
而她所在的村子,则办了一个沙发厂。
她生于1967年,在十六岁,也就是1983年的时候进了沙发厂。
当时沙发厂效益还算不错,但差不多从今年开始,厂里的效益就不太好了,时不时放假。
也是今年年底,她和谢祖根确定了关系,并在明年结婚。
丽云,你去拔点黄豆,让你姐带回去吃,再挖点芋艿和番薯,我记得地里还有个冬瓜,你也摘回来……姜母说个不停。
姜丽云道:姐想要的话,让她自己去地里弄。
姜母一下子没声了,面上露出些尴尬来。
姜丽云低下头继续洗碗,只当没看见。
她父母生了一子三女,四个孩子里,要说受委屈最多的,绝对是她。
她哥是老大,还是男孩,在家自然最受宠,她奶奶还在世的时候,但凡手里有点好东西,就会偷偷给她哥。
她哥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她姐虽然是女孩子,但到底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孩儿,待遇也不差,尤其是她姐喜欢跟她哥做比较,比不上她哥就闹……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她姐也没受什么委屈。
就说小雨出生后……当时家里事情那么多,她姐却还能安安稳稳在镇上读初中。
到了她这里……她从小捡她姐的旧衣服穿不说,家里的家务,地里的农活,她也做得最多。
小小年纪就拎着篮子去割草这都不算什么,田地包干到户之后,她哥在公社上班,晚上都不回来,她姐一开始在读书,读完初中又去了镇上上班不肯下地……
地里的农活,都是她跟她爸两个人一起干的。
她进了沙发厂之后,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地里忙活,都没什么空闲。
她不干不行。
到了割稻的日子,别人家的稻子都被割完了,就她家的稻子还在地里……她不去割的话,难道要任由稻子烂在地里?
她爹是个瘸子,她娘是个病秧子,她做不到撒手不管。
干农活真的很累,她很早就发誓,等有了钱,她一定不再干农活。
她去世前几年住在一个别墅区里,左邻右舍的那些老头老太都喜欢在院子里种菜,只有她一点兴趣都没有。
她在家没少干活,但眼巴巴收拾出一堆蔬菜让她姐带走这样的事情,她上辈子不会干,这辈子更不会干。
姜丽云把碗洗好,又洗了锅,然后开始收拾厨房。
她现在的身体真的太健康了!
重生的喜悦充斥在她心头,让她的身体里憋了一股劲。
她迫切地想要干点什么。
也就是在收拾过程中,她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这个时候的她又要上班又要干农活,自然顾不上家里,她家挺乱的,洗好碗,姜丽云又拿了扫帚扫地。
她正忙活着,她姐姜丽萍回来了。
姜丽云今年二十岁,而她姐姜丽萍比她大两岁,今年二十二岁。
虽然她们的父母身体不好,但长相不算差,因此他们四兄妹,模样都不错。
二十二岁的姜丽萍眼睛很大,皮肤白皙,她烫了卷发,涂了口红,画了又细又弯的眉毛,一张脸显得非常精致。
她的穿着也跟农村人截然不同,收腰的深蓝色的确良衬衫和烫得笔挺的黑色裤子,还有中跟的小皮鞋……就这一身,不说乡下了,在镇上都是非常时髦的。
精心打扮过的姜丽萍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骄傲劲儿,看着家里的破房子的时候,眼里还带着嫌弃。
姜丽云心情有点复杂。
年少时,她对她姐是有怨言的,因为觉得自己在家忙里忙外吃了亏。
但进了沙发厂,开始自己挣钱之后,这份怨念就淡了。
她很早就认识到,日子是要自己过的,怪怨她姐并不能让她得到一丝一毫的好处,只会浪费她的时间。
如今重生归来,再看到光鲜亮丽的姐姐,她更是只剩下唏嘘。
要知道上辈子到了后来,她姐满心颓然,浑浑噩噩地过着,不过是熬日子而已。
此刻的姜丽萍,却是充满朝气的:丽云,你都二十岁了,怎么也不打扮一下?沙发厂那么多女工,你绝对是最土气的。
我没钱。姜丽云道。她在厂里确实算土气的,其他女工不一定像她姐一样洋气,但至少有几件新衣服轮换着穿,不像她,仅有的几件衣服,大多是她姐不要了给她的。
你月月拿工资,哪里没钱了?姜丽萍道。
姜丽云没说话。
她确实月月拿工资,但沙发厂的工资并不高。
不管是沙发厂还是公社的砖瓦厂,早年都是不发工资的,当时去厂里干活的人都是本地农民,拿的是工分。
当然也不是一分钱都拿不到,厂里会给少许补贴。
他哥1978年进公社办的砖瓦厂干活,拿的就是工分,此外,每天还有两毛钱的吃饭补助,要是加班或者干一些危险的工作,另外会再给点补助,一个月下来,顶天了拿十块钱。
一直到1981年1月,砖瓦厂改革,工人才不再拿工分改为拿工资,她哥当时是一级工,每天一块一的工钱,一个月差不多三十三元,加点杂七杂八的补助,到手大概四十元。
之后,因为国家大力搞基建砖瓦厂效益好,他哥的工资还年年涨,这时候,每个月已经能拿一百出头。
谢祖根是砖瓦厂运输队的,虽然他从来不跟着船去外面,但他能多拿一份补贴,那补贴大概是工资的三分之二。
1987年的时候,谢祖根每月的收入,将近两百。
但沙发厂不一样。
沙发厂的工作比砖瓦厂要轻松很多,效益又不好,她这会儿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四五十。
四五十能干啥?这年头很多东西都供不应求,物价并不便宜,一斤猪肉都要一块钱。
姜丽萍小声开口:你就是笨,把钱全花在了别人身上!不过等你结婚,嫁个好人家,工资就能全留着自己花了。
正说着,瞧见姜母过来了,姜丽萍提高音量:丽云,我这次过来,是要给你说一门好亲事!我公爹不是在化肥厂上班吗?他厂里有个叫周大飞的年轻人,老婆得黄疸肝炎去世了,他想再找一个……
姜丽云知道黄疸肝炎,八十年代,这病曾经在他们这里肆虐,他们村就有好几个人得了,还有人因病去世。
她姐给她说亲这件事,她也有印象。
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PS:想要资源的宝子们【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留言【想看】小馆会私信链接你的!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