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电子产品,几乎都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手机的重要性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手机功能的强大依赖于软件的丰富多样性,其内部的工作原理在于手机有一颗强大的芯,这个芯就是近几年讨论较为热门的芯片。
芯片相信大家基本上都略知一二,但是如果问大家芯片是如何制造的,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了这个问题。
因为芯片的制造工艺难度不亚于制造一颗原子弹,并且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包括强如美国在内的巨头,也需要和其他国家联手,才能够生产这种尖端产品。
美国著名的两家芯片公司是Intel和AMD,这两家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pc机和智慧AI芯片的提供商,它们生产的芯片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领域的98%以上的市场。
如果我们打开手机上的购物软件,搜索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会发现它们的定价会有些高,同一颗芯片在美国和中国的售价是不一样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关税的问题,更多的是存在垄断的资本性质。
因为我国在芯片领域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储备量都处于较为匮乏的状态,而近几年我国国内院校虽然有部分名校开设了芯片研究方面的课程,但是所传授的知识不完善,并且都是一些欧美国家公开的旧技术。
但凡是较为先进一些的制备方案,完全被国外公司保密,一点风声也不放出来,因此我国想要冲破欧美国家的封锁,必须要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芯片垄断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我们国家,作为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俄罗斯芯片技术的发达程度,这里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芯片制造的原材料上可以选择电子管或者晶体管,前者的优点是便于制造成本较低,但是缺点是功耗大,而且体积也难以控制;后者的优点在于体积细小,而且外形线条十分整齐,功耗方面也十分低,缺点在于制造难度大,并且需要十分先进的切割工艺才可制造。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一部分电子工业的设施和技术,苏联在和美国争霸期间重点发展核武器,而忽视了电子信息化产品的研究进程。
直到1982年以后,苏联才逐渐意识到电子工业在未来的重要地位,而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对芯片制造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苏联在起步阶段同样面临着技术封锁的难题。
因此1991年苏联解体后,电子化工业设施虽然留给了俄罗斯,但几乎可以说是用处不大,因为这些设施99%都是基础材料冶炼厂,也就是制造电子管的生产线,但是美国、德国、荷兰已经开始进行纳米级别的晶体管芯片研究,这其中的差距可能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都弥补不回来的。
既然自己没有设施制造芯片,那能不能向美国购买淘汰落后的芯片制造机器呢?这样不就可以用来拆解研究了吗?
看似似乎可行的方案,实际上困难重重,首先美国作为第一个开展芯片工业的国家,其技术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一大截,为了巩固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是不会贸然给俄罗斯出售芯片制造机器的,这些机器在后来被称之为光刻机。
但在上个世纪,光刻机的制造工艺还不像现如今这么发达,其中的电子零件数量也远远不及现在的一半,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光刻机是荷兰的ASML公司,也是唯一一家能够实现纳米级别工艺光刻机制造的公司。
这家公司每年只能生产10台左右的顶级光刻机供其他芯片制造公司使用,并且成本高达1亿美元,中国也曾向ASML公司支付了巨额资金用于购买光刻机,但是遭到了美国的阻拦,光刻机迟迟不肯交付于中国,这里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荷兰的公司,却要听美国的话呢?
因为光刻机不是一个国家和公司能够制造的,美国是光刻机零部件提供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还有日本、德国、英国、丹麦等诸多国家的公司共同联手,结合数百名顶尖工程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图纸分析比对后,才能够制造一台完整的光刻机。
俄罗斯虽然没有购买光刻机的订单,但是却常年向中国、法国、荷兰、韩国进口芯片,那很多人会好奇,万一芯片断供,会不会导致俄罗斯陷入死局?
其实这一问题俄罗斯学者们也曾思考过,但依然不畏惧国外公司断供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进口的芯片都是应用在汽车、冰箱、电脑、手机等民用设施当中,军用飞机、导弹等重要武器还是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但俄罗斯的军用芯片并非采用晶体管制造,而是采用电子管,虽然说功耗和体积上都比较大,但是可靠性强,而且军用武器的体积也往往更大,所以电子管在军用领域的劣势可以忽略不计。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其实在民用芯片领域还是比较害怕国外公司的扼制,华为被美国制裁就是最好的案列,因为麒麟芯片的崛起,让美国的高通、英特尔公司感到了不安。
这一方面也代表着我国科技领域的进步,很多事情都在从无到有慢慢发展,从早期的进口车转为合资车,再慢慢演变成国产车,芯片同样也是这样进步的一个过程。
比如长江储存的诞生,直接影响到了三星公司的产能和定价,迫使他们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性价比才能够在中国市场生存,国人也越来越愿意支持国货,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当初追英赶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