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年代家庭条件有限,并且每家不止一个娃,只要能吃饱饭就行,其它的需求对孩子来说都是奢侈。但是现在生活环境在变,经济条件也在变,孩子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思想观念也完全不同。如果父母用自认为有效的哭穷教育法,结果或许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目的,反而会影响孩子一生。
在《少年说》中一位中学生吐槽一直接受父母哭穷教育,这位15岁的男孩儿说,因为爸爸妈妈总在说家里没钱。从小到大他经常穿亲朋好友家孩子淘汰的衣服,从小到大他的玩具少得可怜,买一个心爱的玩具,他都担心第二天全家没钱吃饭。
不仅如此在父母哭穷教育的影响下,这名男孩儿时常担忧自己的学费无着落,他经常因为家里穷而自卑。直到上了初中,他无意间发现爸爸开公司,自己家并没有父母所说的那么穷。站在台上这名男生想让妈妈以后多给自己点零花钱,可是妈妈当场拒绝。
妈妈告诉他,就算家里有钱也是爸爸妈妈挣得,不能向父母要,长大后需要自己努力挣钱。
这位妈妈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为了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花钱有节制。但是刻意哭穷带给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患得患失,产生焦虑、自卑。
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需求时,靠哭穷来制止每次都能达到预期,但结果却过早地让孩子内心背负沉重的负担。甚至接受父母买的东西后有愧疚感,哭穷教育带来的伤害想象不到,甚至一生无法挽回。
01、哭穷教育带给孩子伤害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们会向父母提出物质要求,零食、玩具或者漂亮的穿戴。
虽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可以足够满足日常所需,但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所以,一直提倡节约,对孩子的要求刻意限制,很多爸爸妈妈以家里没钱,买不起等理由来搪塞。
这样的方式,表面看省钱了,也传递给孩子勤俭意识,但给孩子的带来的伤害或许一生难以挽回。
伤害一:父母刻意哭穷,孩子自卑、敏感
无论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孩子的世界也是一个小社会,如果需求一直被父母拒绝,还要接受哭穷教育。使孩子下意识认为自己与其他伙伴不同,家庭条件差,没有能力拥有好的,也不配拥有好的物质和生活,自卑感油然而生。
因为贫穷产生压力,孩子不愿意与人接近,担心被人嘲笑,变得及其敏感,不利于人际交往。
伤害二:哭穷教育,使孩子没有格局
孩子经常被父母灌输贫穷的观念,内心没有安全感,做什么事都会算计钱,变得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眼界窄。
长大以后即使并不缺钱,也容易变得抠门吝啬,遇到关于金钱就极其小心权衡利弊,没有格局。
伤害三:哭穷教育,使孩子不懂得合理支配金钱
从小处于物质和金钱匮乏状态,没有正确支配金钱的观念,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钱非常重要的种子,容易形成不良价值观。
一旦拥有金钱,很难合理支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填补儿时的空缺和自卑。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为了钱失去原则没有底线,受金钱驱使。
02、引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不管物质贫瘠还是富有,都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首先传递乐观积极的心态。
物质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时刻把贫穷渗透到孩子的思想,让孩子背上不符合年龄的心里负担。不仅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世界也变得贫瘠。
如果父母所传递的都是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孩子受到影响也会是一个内心充实,积极向上的人。不会被生活的贫困打倒,更不会因此自卑,只能使他更加努力想改变现状,在努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如果确实经济条件有限,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要求,父母要诚恳对待,孩子成长中有很多需求很正常,父母也应该适当满足。
但是如果已经超出家庭的经济能力,应该坦诚告诉孩子,商量合理的解决方式,或者有能力时再延迟满足。
在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时,指责或者哭穷,只会带来负面情绪,自尊受到伤害。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金钱只是工具,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很多东西是金钱不能买到的,比如健康和亲情等等。
传递给孩子把钱花在有用地地方,培养合理消费,自律的习惯。如果为了限制孩子的需求哭穷,最终孩子不会变得节俭,反而会被刺激出强烈的购买欲望,消费长期被压制,抓住机会很可能会做出极端行为。
涉及到金钱有关孩子需求,父母合理的满足,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理性坦诚对待,才能传递给孩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正确的金钱观。
结语:
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被惯坏,尽管经济条件并不差,免不了为了阻碍孩子消费,会采用哭穷教育方式。最终结果看起来教育出一个知道节俭、懂事的孩子,其实会使孩子内心自卑,做事没有格局甚至不能合理驾驭金钱,得不偿失。所以与其哭穷,不如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传递积极面对生活的意识。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