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便是儒家所推崇的成仁之道,也是古往今来一贯传达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普遍人生主张和追求。
在这句话当中,修身排在第一位,这就很显然告诉我们,一个理想,一个信念的达成,都是需要从某种微小的开始进行的。
要想做到平天下这个目标,最先要做到的是修身。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到万事要以修身为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已经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那是不是就不需要修身了?答案是肯定的。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以至于过往的种种经验告诉我们,人之所以渺小,是因为宇宙之大,知识之浩瀚。
也正是见识到了如此之博大的知识海洋,我们才更有理由相信,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自我修正过程里,才能真正窥探到真理的真面目。
因此,一个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从书籍里,从生活中,从生命里修身。
1:修正习惯
一个人若是想要完善个人的品行和道德修养,首先要从修正习惯开始做起。
古罗马讽刺诗人曾说:
根深蒂固的恶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不止有一个两个的坏习惯,而这些坏习惯已经极有可能通过潜移默化,让我们无法发现到它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之所以在某些领域上会遇到一些阻力,并且凭借着自身的力量还无法改变和解决。
这就在于,一个人处理问题能力的上限,看似是由个人的才华和才识来决定,实际上是由自身的短板的下限来决定的。
这就好比一个木桶,这个桶里究竟能够装多少升的水,不在于圆周那块最高的木板,而在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因此,一个人想要取得一番成就,不光需要打磨出一些好的习惯,并且还要学会及时地修正自己的坏习惯。
不要因为坏习惯的潜移默化,让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
培根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每个人之所以需要时刻修正自己的习惯,就在于习惯具备着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顽强的,也是能够保持着一种持续输出能力的,而且又像一种价值投资,只要前期就做好相关的了解、修正工作。
那么,好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在往后发挥出重大效用,并且能够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
2:修正思想
有人说,思想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深以为然,一个人若是具备着高级的思想,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拥有强大的认知能力。
而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升值能力,以至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有所作为。
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会由衷地感慨,很多事情,很多东西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你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其实里面早已明码标价好了。
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会深刻地认识到,当一个人完成了衣食住行上所要完成的任务,那就势必需要在精神上做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踏实而充实。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写道:
当一个人对肉体上的享受越来越少时,那他对精神上的畅谈也就要求越多。
一个人若是想要在精神上追求一种更为高深的境界,然后让自己在生活里过得更为充实和自在,就需要时常修正自己的思想。
因为人的天性向来是喜欢新鲜感的,而要改变这种浅层的新鲜感,就需要用深度的思想来代替。
但思想的演变过程,一般而言,人都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我们也就需要及时地做出一番审视和修正。
在对自我思想不断地修正和提升之后,人才能从其中的感知、感悟和思考的过程里,享受到深度的快乐。
柯罗连科说: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
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
在利益和现实面前,大部分的人都在刻舟求剑,然后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一条随波逐流、盲目从众的道路。
于是,自己硬生生将思想和生活拉开了 ,让它们骨肉分离,以至于在现实里,我们总能够看到一些人,他们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变得泯然众人矣。
其实,生活和思想,这两者之间是有某种共通点,也是有联结点的,只要我们主动做到权衡,修正,就可以找到。
正如迪伊·霍克说的那样:
问题永远不在于如何使用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他的思想不断演变的过程。
但是,很多人都在这么一种过程里,遏制了自由思想的发展,顽固地保留着头脑里那些迂腐陈旧的思想。
让你的思想活得活跃起来,并且及时地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修正,才能打造属于你的智慧。
3:修正人生
苏格拉底说:
如果一个人的性情是恬静的、心平气和的,那年龄大了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痛苦,要不然的话,不管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少不了烦恼。
诚然,这段话的描述在于一个人但凡想要过上一种心平气和,恬静自在的生活,在于能不能做到修心养性,修正习惯、修正思想、修正自我。
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莫过于需要我们具备这种能力。而想要拥有这种能力,那就需要从现实生活里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种修正的代价,也许在早期是痛苦的,是折磨的,但随着个人的不断努力和坚持,通过每一次的改变,就意味着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
曾国藩说: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做人,理应站在更大的人生格局上布局自己的人生,撑起自己的格局,打开自己的事业。
做事,也应该做到谨小慎微,遇到问题,追求细节,讲究策略,并且懂得通过及时的修正来达成目的。
在合群时守住自己的原则,修正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嘴巴,在独处时,修心养性,修正思想。
如此,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创造美好,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