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彻
父亲:刘启
母亲:王氏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
出生地:今陕西西安
在位时间:公元前141一公元前87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年
谥号:孝武皇帝
庙号:世宗
安葬地:茂陵
汉武帝即位后,年龄虽小,但颇具胆识,卓有才干。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转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
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故班固说他是雄才大略,毛泽东曾把他和千古一帝秦始皇相提并论。
1.太子之争
按照西汉立太子的制度,一般是嫡长子继统。嫡长子就是正式的皇后生的大儿子。汉景帝的皇后姓薄,但薄皇后没有生育,太子只能从其他夫人嫔妃生的庶子中选立。景帝一共有14 个儿子刘彻排行第九。开始的时候,按照年龄的差别,景帝立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历史上称文荣为栗太子。也就在立刘荣的同一天,刘彻被封为胶东王,那时他才4岁。看来,命中注定刘彻只能当一辈子胶东王了,究竟是什么使他击败了栗太子和那么多的争储位的兄弟们,一举登上皇帝的座的呢?
在为刘彻争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刘彻的姑姑长公主刘嫖起了关键作用。刘嫖是景帝的同母姓姐,她小时候不但受母亲窦太后的恩宠,而且长大了说话对弟弟景帝也很起作用。长公主有个女叫阿娇,阿娇长得并不很漂亮,但长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做皇后。于是,她想把阿娇嫁给子刘荣,就派人向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提起这件亲事。栗姬的目光也很短浅,她怨恨长公主经常育美女给景帝,分掉了景帝对自己的宠爱,就破口大骂,拒绝联姻。从此,长公主与栗姬的关系就化了。
长公主重作盘算,看中了刘彻,便向刘彻的妈妈王夫人提亲。王夫人是个很有心计和远见的女
人,她对这门亲事满口答应。刘彻也同他母亲一样乖巧,他被封为胶东王以后,有一次到长公主家里去玩。长公主的女儿阿娇比他还大,他却在一起游戏时处处让着这个姐姐,阿娇非常喜欢跟他玩,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阿娇都不想让刘彻走·....·最后,长公主把刘彻唤过来,把他抱在自己的膝上,轻声向他:你想不想娶个媳妇啊?刘彻拾头望了望姑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想。长公主左右经常跟从着一百多个漂亮的侍女,她把她们一个个指着给刘彻看,问刘彻喜欢哪一个。刘彻把她们匆匆打量了一遍,连连摇头说:都不喜欢。"
那你喜欢谁?长公主低下头问他。
刘彻没说什么,只瞟了一眼正在旁边玩耍的阿娇,长公主这才恍然大悟,就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他:阿娇好不好?刘彻这才笑着说:好!如果将来能娶阿娇,我就造一幢华丽的房屋,里面用黄金装饰好,让她搬到里面住。长公主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坚持着要求景帝答应这门亲事,终于把阿娇嫁给了刘彻。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从此,长公主积极活动,推动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立刘彻为皇太子。刘彻在父皇面前也很争气。《太平广记》说他3岁时就聪颖机警。有一次,景帝曾问他:儿乐意做天子吗?这个问题让成年人也很难回答。说不想做是虚伪,又显得胸无大志;说想做又有与兄弟们争储位,盼父皇早死的不孝的嫌疑。刘彻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这件事由天不由人。儿愿父皇健康长寿,看着儿每天在陛下面前游戏、玩耍,同时,也不敢一味玩乐,以致失掉了为子之道。回答得机警乖巧,面面俱到。景帝听了,一个劲儿用手捻自己的胡须,连连点头说:好!好!由于刘彻的聪明机警,再加上长公主和王夫人的努力,景帝晚年改变了主意,废掉栗姬和栗太子,在公元前150年立王夫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农历正月景帝病死。16 岁的刘彻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即位之初,深感时弊严重,决心实施有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大一统,开创一个新的政治局面。他在即位的当年便颁布诏令,要求各级官吏推举贤良方正,鼓励天下吏民直接给皇帝上书,以便选拔人才。但在推举的贤良方正和上书中,有诸子各家学说,内容非常繁乱。因此,丞相卫绾建议罢黜持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观点的贤良。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此后从中央到地方都以尊儒为标准来推举贤良。
同时,武帝还着手组织以儒者为主的最高领导集团,先后任命儒者窦婴为示相.田盼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当时朝廷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最高长官,郎中令是皇帝的顾问参议和宿卫侍从首领。这样一来,朝廷的最重要的官职都由儒者掌握了。同一年,汉武帝还把著名的儒学大师申公接到长安,作为自己的顾问。儒家大有取黄老而代之的势头。
然而,武帝继位时,他的祖母窦太后仍干预政事,凡朝中大事武帝均须向她禀报、请示。窦太后置身宫中数十年,亲见亲历了汉初无为政治带来的社会效益。在她看来,黄老之学是治国法宝,只要坚持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刘汉天下就能江山永固。而儒者则是文多质少不可信任和倚重。为了摆脱窦太后的控制,赵绾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10月奏请武帝不要再向太后京报朝中之事,以架空窦太后。窦太后得知后大怒,找机会将赵绾、王减投入监狱,窦婴、田盼也被免职。在其后的5年中朝廷大权基本上控制在窦太后的手中儒学取代黄老统治地位的进程受到阻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窦太后老病,汉武帝于是下令设立以学习《诗》《书》《礼》《易》《春秋》5部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五经博士和太学,为儒家在京师开辟了一块活动繁衍的阵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武帝重新任用田为相,再次下诏命举贤良文学,黜黄老刑百家之言儒家学派得以重新抬头。正是在这时,一代大儒董仲舒出场了。
董仲舒是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博览先秦诸子著作,对《公羊春秋》和阴阳五
行学说的钻研待别刻营,很快声名大振,被汉景帝任命为博士,著有《春秋繁露》一书。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度对策,董仲舒上对策3 篇,史称《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中体舒维承和改造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论。他把说成是一位有绝对权力的至高无上的神,既主宰天上的诸神,也支配人间的帝王,为王权神授制了理论根据。同时,为了使人君保持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必须在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的集中统因此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由他隐隐觉赛到不受限制的君主权力一且为所欲为,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故又用天人告说告诚统治者要仁政德治宜民宜人,才是顺应天理,才能长治久安。董仲舒的这那论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很受汉武帝的赏识。针对当时诸子并存、百家杂语成全国思想混乱的情况,董仲舒提出只有儒家思想才是最正确最完备的学说,建议罢黜诸子百家>掌,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儒学实行学术上、思想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进步大力提倡儒学,把儒学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并推崇的儒学,不同于先秦的儒家学说。它兼容诸子,博采众说,吸收了法家的君权至高无上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出了君为臣纲的理论,挨弃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一套,援法入儒,将礼治同法治结为一体,主张刑德相辅恩威并施;吸收了阴阳家的德运说,为君权神授说披上了一层神圣色彩,排除了其间某些神仙方术的江湖骗术;汲取了道家清静致治说衍化为轻福薄思想,摈弃了它的无为思想,注入了法家的有为思想。
可见,董仲舒所提出的,是根据当时政治的需要,用儒家思想加以改造的新儒学,是一种融会贯通各家学说的比较完整的封建专制理论,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和采纳。
3.击溃匈奴开拓疆土
匈奴是我国北方大草原上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时进入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对财富和奴隶的贪欲,促使匈奴首领多次率骑兵南下抢劫牲畜财物,杀戮掳掠人口,并乘内地混战之机占领了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秦王朝建立后,对匈奴采取积极防御和攻势政策,匈奴首领头曼单于因不胜秦军攻击,放弃河南地及头曼城,向北退却350余公里。秦朝则修筑西起临、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防御匈奴卷土重来。
文帝即位后,匈奴的侵扰日益加剧,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公元前166年匈奴14万骑兵大举南下,前锋深人到雍(今陕西凤翔南)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附近距长安仅100公里,直接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公元前 158 年,奴数万骑兵大举进攻,杀掠甚众,长安城警报频传。景帝时,匈奴骑兵亦多次袭扰。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贬抑相权,举贤良文学以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举行封禅典礼以提高皇帝威望,实行推恩法以削弱地方势力,任用酷吏以保证专制措施畅行全国,等等。在经济上征收商人车船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增加战争物资储备,等等。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战略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帷幕。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匈奴经数次大战,人口性畜损失惨重,短时内再无力侵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遭受外来打击而衰弱时,内乱也就接踵而至,因为对于怎样扭转不利局势,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匈奴势力削弱原来受其控制的其他民族也乘机独立,匈奴则发兵去镇压。丁零、乌孙、乌桓等国与汉联合,从各方向围攻匈奴,匈奴死伤甚为惨重。汉昭帝时,发生五单于争立事件,经过一番争斗,匈奴分裂为北两部。宣帝五风四年(公元前54年),北单于野支进攻单于庭,南匈奴不敌乃南迁至汉朝边塞近,要求与汉合作。甘露元年(公元前 53 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入长安潮见天子。
在抗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还征朝鲜,开拓闽越与西南。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了乐浪郡(约在今朝鲜平安南道,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苑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那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
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人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春,杀南越王、王太后及汉使,歼灭韩千秋军。是年秋,武帝遣路博德、杨仆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征讨南越。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冬,汉军攻克南越国都番禺生擒南越王相吕嘉,南越亡。汉在南越设立南海、俺耳、珠奎、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9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武帝下令分兵征讨东越。至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年),各路汉军进至东越国境,原越建成侯敖与踩王居股合谋,杀余善降汉。武帝鉴于闽越地势险恶,其人又多次图谋反汉,诏命各路将领将当地民众迁徙到江淮地区,闽越遂亡。至此,长期处于半割据状态的东
越、南越地区,均归属汉朝,南边的疆域到达今天越南的南部。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乃拜唐蒙为郎中将,从巴蜀管关人夜郎,招降了夜郎侯多同,将其地划人键为郡。蜀郡西部的、管(西夷)部的君长亦请求归附,如南夷(夜郎)例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邓、管可置郡。于是,汉朝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命司马相如使西夷,在西夷耶、管地区设一都尉,十余县,均属蜀郡管辖。元符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朝积极准备重新开拓西南夷。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汉朝军队平南越接着行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胖涧郡。夜郎侯始依南粤,南粤已破,还诛反者,夜郎遂人朝。上以为夜郎王。
汉朝全部控制了夜郎地区。接着又诛反抗汉朝的邱君、答侯,冉等部皆震恐,请求置吏,汉朝便以都为粤(越)郡,答都为沈黎郡,再为文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那,将蜀西部的西夷地区完全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汉朝曾以诛南夷兵威招降滇王,但遭到滇的联盟诸部劳浸、靡莫的反对,汉朝便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出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朝在滇国境内设益州郡赐滇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至此,汉朝基本上将西南夷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
4.巫蛊之祸下诏罪已
晚年的汉武帝迷信鬼神,整日求仙炼丹,行事荒唐。他组织很多妖巫术士为他建造楼台,炼丹制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死。有一名叫李少君的术士告诉汉武帝,祭灶可以招来鬼神,鬼神来了就可以把丹砂炼成黄金,使用由这种黄金做的餐具用餐,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汉武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亲自行祭灶礼,沉溺于把丹砂变成黄金的神话,还派遣术士到海中寻访仙人。后来李少君死了,汉武帝认为他是成仙了,竟然派人去寻找。类似的荒唐事数不胜数,其结果是汉武帝身边走
邪门歪道的人越来越多,而他自己也越来越疑神疑鬼。汉武帝晚年的昏聩、猜忌、疑神疑鬼,最终酿成了他执政后期最严重的一场祸乱一--巫蛊之祸。
所谓巫蛊指的是一种巫术,巫指祈求鬼神加害于人,蛊则是使人受迷惑,昏狂失性。用巫蛊之术害人的方式很多:有的用桐木刻成仇人形象,然后刺心钉眼,希冀以此祸及仇人;有的假装鬼神附体,借以欺弄或恐吓他人......巫本是一种荒唐的迷信风俗但在蒙昧的古代,它却是人人忌讳的致命妖术。汉朝巫蛊之风盛行,并从民间传入皇家,宫中一些妃子和官女为了争宠,也常用这种办法诅咒他人。
这次由巫蛊引发的祸乱,使汉武帝失去了一位结发半生的妻子,一位仁厚孝顺的儿子,还有两个年幼的皇孙。
事后,朝臣车千秋犯颜直谏,为太子辩驳。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太子从来没有参与巫蛊之事,这一切都是佞臣江充捣的鬼。悲恸欲绝的汉武帝下令族灭了江充全家,把从犯苏文绑在桥上
活活绕死,将逼死太子的人也全部灭族。同时,汉武帝还将直言为太子平反的车千秋连升九级
汉武帝对太子的冤死始终无法释杯,于是建造了一座叫思子宫的宫殿,又在太子被害的地建造了一座高台,取名归来望思之台。天下百姓得知此事,莫不为之唏嘘感叹。协恨与悲痛到养年迈的汉武帝,直至他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汉武帝深刻地反思了拔为大鸿肺。已晚年的过失,并以前无古人的胸襟,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皇帝自责的语书一一《轮台罪语)。招书的最后一句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
"己语标志着汉武帝一生政策的一大转折,自此以后他采取了与民休息、思富养民的政策经过两年的努力,社会又趋于安定。所以,就从这一点而言,汉武帝就足以位列中国皇帝中的明费天下者.悉罢之。"之首了。对自己一生做出了比较明智的评价,并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后,汉武帝已经日落西山在完成了对身后事的安排后,汉武帝刘彻终于满足地闭上了眼睛。